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海洋與社會
Ocean and Society 
開課學期
99-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徐銘謙 
課號
NtlDev1065 
課程識別碼
341 1777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103 
備註
A3: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2ocean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海洋與社會」的通識課程,主要係將海洋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觀察角度,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區,海洋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係。亦即,人類社會如何因應海洋的特性進行生存的演化、衍生出特定的生活方式;以及隨著科技演變、價值觀念改變以及海洋利用的技術變遷,對於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本課程的設計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份為「全球海洋環境與海洋社會的基本概念」:包括全球環境的變遷與海洋環境的特性,以及沿海國家的概況與各國共同遵循的海洋秩序(第一至三週);第二部份「海洋社會的全球化與在地化」:從歷史的角度切入,探討世界海洋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包括交通、航運、貿易乃至科技與現代化的資源開發等變遷過程,同時追本溯源瞭解台灣在全球海洋中的位置(第四至五週);第三部份則為台灣的海洋文化與人為活動:從台灣海岸、離島的地緣位置探討漁港、漁村之生活方式與民俗信仰等課題,同時也從依賴海洋生存的產業與社會群體之運作加以探討(第六至十一週);第四部份為海洋的社會學相關議題探討,包括風險、現代化、族群、消費、科技與社會運動等主題(第十二週至十五週);第五部份為海洋治理的政策與體制,涵蓋全球與區域性超國家、國家層次的一系列為解決海洋問題的海洋政策與體制(第二與十六至十七週)。
準此,「海洋與社會」課程,強調海洋與人類社會互動的歷程與產出,橫跨不同學科領域,是一門具有海洋生態、洋流等科普知識、全球風險、社會學、環境政治、全球治理、民俗文化、海洋產業、海洋文學等科際整合特性的課程。本課程的設計採深入淺出方式,針對海洋議題進行跨領域的對話與理解,以批判社會學的視角出發,輔以適當生動的影片片段教學、課堂討論以及校外教學的安排等,幫助學生掌握海洋與人類社會互動關係,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進而激發學生針對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於課外繼續深入研究與投入的熱情。
此課程涵蓋的知識資訊面十分廣泛,為提昇本通識教育課程的品質,亦需組訓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學助理」,藉由建立教學助理制度的運作,落實「小組討論」的進行,並安排小型的課外海洋社會實地體驗活動,如紅樹林生態、淡水古鎮、漁港漁村、海岸海島、海洋信仰、淨灘賞鳥、海洋博物館、海洋藝文雨海洋相關組織與產業等小組實地體驗,由不同專長的教學助理負責規劃安排與帶領,以深刻貼近感受海洋社會。實地考察並搭配學生小組期末報告的設計,要求學生報告必須以海洋社會的第一手訪談、參與觀察與實務操作為研究方法。 

課程目標
本課程希望建立學生對於海洋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全面的了解,其範圍從認識自然的海洋環境特性到人文的生活方式,如歷史、文化、民俗、因海而生的產業、聚落社群,乃至國家因應海洋事務的政策調整等,都含括在本課程的課程設計中。因此,本課程乃為提昇學生對海洋環境、科技、產業、法政事務及人文綜合性議題之認知與理解,而扣合海洋相關最新議題,邀請適當的產、官、學各領域專家學者,至課程進行專題演講,以完善本課程的全面性、即時性,幫助學生建立對海洋事務的綜合性認識。 
課程要求
1.課程參與表現(30%)
包含課堂中學生與教師之互動與討論、當週影片講座與校外教學之學習、回饋單填寫以及課堂出席率。由授課教師、教學助理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的表現給分,然為提高學生參與討論課程的興趣,亦可採取學生互相評分之方式。

2.分組期末報告(40%)
為鼓勵學生針對有興趣之海洋政策相關主題,進行深入研析與討論,故要求同學進行分組報告。主題須以實地訪談或實務操作為基礎,題目由課程安排中自由延伸。本課程於期末舉辦成果發表,各組製作投影片檔,並繳交書面報告。分組報告成績採取授課教師、教學助理評分,以及小組內成員貢獻度、其他組成員評比創意度,加以綜合評分。

3.分組討論情形(20%)
學期中共安排6-7次小組討論,其中2-3次為授課教師統一安排全班性共同主題的分組活動。另外由教學助理安排3次不同主題的專題性質小組討論。期末報告分組主題選擇與分工之小組討論將由授課教師與教學助理共同帶領進行。評定分數由各教學助理根據觀察以及學生繳交之討論紀錄內容進行評分。

4.海洋新聞追蹤分析(10%)
每位修課學生需蒐集五篇海洋相關新聞,張貼至課程網頁「討論看板」之指定區域,並於當則新聞下方,闡述至少100字之心得或評論。

5.參與教學助理小組安排之認識台灣海岸活動(5%)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3:30~17:30 備註: 此為助教輪值時間,欲與老師面談請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Anne Platt McGinn著,郭金泉、陳永松譯,2004,《捍衛海洋的健康》,看守世界研究中心,頁10-14,頁15-25。
Carl Safina著,杜默譯,2000,《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台北:先覺出版,頁115-160。
Carl Safina著,杜默譯,2000,《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台北:先覺出版,頁461-492、頁543-574。
David Held & Anthony McGrew,曹榮湘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71-96。
Eric R.Wolf著,賈士蘅譯,2003,《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台北:麥田出版,頁137-176。
Peter Singer著,錢永祥譯,《動物解放》,台北:關懷生命協會。
Peter Weber著,郭金泉譯,2000,《被遺棄的海洋》,看守世界研究中心,頁9-11、頁12-22。
Rachel L. Carson,方淑惠、余佳玲譯,2006,《大藍海洋》,台北:柿子文化,頁258-276。
Rachel L. Carson,莊安祺譯,1998,《海之濱》,台北:天下文化,頁1-10。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台北:巨流。
方力行等,2002,《海洋生物博物館導覽》,台北:聯經出版。
宋燕輝,2005,〈美國與南海領海爭議:海洋法與政治之研究〉,《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16: 200-204
李志薔,2001,《流離島影》,台北:唐山出版社。
李素芳,2005,《臺灣的海岸》,台北:遠足文化,頁8-45、頁180-187。
邱文彥主編,2003,《海洋文化與歷史》,高雄:胡氏圖書,頁1-10。
邱文彥主編,2003,《海洋文化與歷史》,高雄:胡氏圖書,頁71-90。
邱文彥主編,2003,《海洋文化與歷史》,高雄:胡氏圖書,頁91-187。
邱文彥主編,2003,《海洋永續經營》,高雄:胡氏圖書,頁21-86。
邱文彥主編,2003,《海洋永續經營》,高雄:胡氏圖書,頁87-104。
邱文彥主編,2003,《航運貿易新趨勢》,高雄:胡氏圖書,頁1-68。
青柳裕介(2004),《鮪魚土左船》,臺灣:東立出版社。
姜皇池,2002,〈論聯合國《跨界魚類種群協定》-臺灣參與國際漁業組織之突破?或困境之加深?〉,《臺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一卷第六期,頁73-110
胡興華,2004,《台灣的漁業》,台北:遠足文化,頁114-187。
胡興華,2004,《台灣的漁業》,台北:遠足文化,頁8-77。
胡興華,2004,《台灣的漁業》,台北:遠足文化。
胡興華,2004,《台灣的養殖漁業》,台北:遠足文化,頁6-37。
范欽慧,2006,《海洋行旅》,台北:天下文化,頁194-231。
范欽慧,2006,《海洋行旅》,台北:天下文化,頁62-113。
倪進誠,2004,《台灣的離島》,台北:遠足文化,頁212-219。
夏曼藍波安,1998,《八代灣的神話》,台中:晨星。
徐銘謙,2009,〈從海洋治理的視角看兩岸海洋事務之發展與合作〉,發表於「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12月1日,台北:國防大學
崔鳳,2007,《海洋與社會—海洋社會學初探》,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頁3-43。
許惠祐,2005,《台灣海洋》,台北:行政院海巡署。
陳荔彤,2004 ,「台灣之海域紛爭」,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 卷第2 期,113-148。
陳國棟,2005,《台灣的山海經驗》,台北:遠流出版,頁19-34。
湯錦台,2001,《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
雁屋哲原作,花蹀昭漫畫(2004),〈激鬥鯨合戰1-5〉,《美味大挑戰》,台北:東立。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04,《台灣的漁港》,台北:遠足文化,頁10-35。
廖鴻基,2005,《討海人》,台中:晨星。
廖鴻基,2005,《尋找一座島嶼》,台中:晨星。
監察院,2004,《海洋與台灣相關課題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監察院。
蔡炅樵,2005,《白金歲月台灣鹽:鹽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台北:文建會。
龍應台,2003,《面對大海的時候》,台北:時報文化,頁347-376。
戴昌鳳,2003,《台灣的海洋》,台北:遠足文化。
戴寶村,2000,《近代台灣海運發展—— 戎客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
戴寶村,2000,《近代台灣海運發展—— 戎客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
鍋島讓治.橋本光男(2005),築地魚河岸三代目,臺灣:東立出版社。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出版。 
參考書目
• 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
• 2009海巡白皮書
•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港灣技術研究所,1998,《台灣海岸何去何從研討會—國際海洋年的沉
思》,八十七年度海岸工程研討會
• 交通部高雄港務局編,2007,《海運軸心一甲子 : 高雄港務局60週年專輯》,高雄市,交
通部高雄港務局
• 行政院海巡署網站http://www.cga.gov.tw/
• 行政院海洋事務委員會歷次會議資料
• 吳士存、朱華友主編,2009,《聚焦南海—地緣政治、資源、航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 吳茂崑、唐存勇,2005,〈國際海洋科學研究趨勢暨國內人力資源現況與展望〉,收錄於
《研考雙月刊》29卷4期,頁65-75。
•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2004,《STS讀本一--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
• 貝克(Urich Beck),汪浩譯,(2004),《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巨流圖書。
• 邱文彥,2000,《海岸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 邱文彥,2003,《海洋產業發展》,高雄:胡氏圖書。
• 邱文彥,2005,〈海岸管理的體制、挑戰與對策〉,收錄於《研考雙月刊》29卷4期,頁33-42。
• 邱文彥研究、主持,2007,《海洋人才培育與運用策略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 胡念祖,2005,《我國海洋事發展指標架構之建立》,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 胡念祖、魏兆歆,1990,《我國總體國家海洋政策研究》,高雄:建翔圖書。
• 胡念祖研究、主持,1993,《我國海洋事務專責機構之設計與定位》,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委託研究。
• 基隆市政府海洋發展局,2006,《海洋發展局年刊創刊號》,基隆:基隆市海洋發展局。
• 張泰迪,2005,Marine Debris in Taiwan,APEC海洋汙染研討會。
• 張彬村等主編,1993,《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1-5》,台北:中研院中山社科所。
• 莊慶達等,2008,《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 莊慶達編,2008,《海洋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 許文聖,2005,〈我國海洋觀光遊憩發展現況與展望〉,收錄於《研考雙月刊》29卷4期,
頁56-64。
• 許惠祐主編,2005,《台灣週邊海域情勢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暨會議實錄》,台北:全凱數
位印刷。
• 陳光雄,2005,〈民眾參與海洋資源保育行動策略〉,收錄於《研考雙月刊》29卷4期,頁
43-55。
• 陳哲聰主編,2004,《人文海洋—二零零四海洋人文藝術與社會研討會會後論文集》,台
北:華立圖書。
• 陳哲聰主編,2005,《人文海洋—二零零五國際海洋文化研討會會後論文集》,台北:華立
圖書。
• 華惠倫(2000),《拯救瀕危生物》,台北:凡異。
• 廖鴻基(2001),《海洋遊俠:台灣尾的鯨豚》,台北:印刻。
• 綠色陣線協會,〈第五屆海洋環境大會—2001打造海洋新故鄉台西研討會論文集〉,2001
年12月15-16日。
• 綠色陣線協會,〈第五屆海洋環境大會—2001西海岸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2月
9-11日。
• 綠色陣線協會,〈第五屆海洋環境大會—2001東北海岸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8
月10-12日。
• 鄭明修(2000),《台灣海洋生物》,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 鮑基斯, E.M,1996,《海洋管理與聯合國》,北京:海洋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認識台灣海岸活動 
5% 
參與教學助理安排之小組課堂外活動,屬選擇性的加分項目。 
2. 
海洋新聞追蹤分析 
10% 
每位修課學生需蒐集五篇海洋相關新聞,張貼至課程網頁之指定區域,並於當則新聞下方,闡述至少100字之心得或評論。 
3. 
分組討論情形 
20% 
根據教學助理帶領之分組討論情形進行評分。 
4. 
分組期末報告 
40% 
為鼓勵學生針對有興趣之海洋政策相關主題,進行深入研析與討論,故要求同學進行分組報告。主題須以實地訪談或實務操作為基礎,題目由課程安排中自由延伸。本課程於期末舉辦成果發表,各組製作投影片檔,並繳交書面報告。分組報告成績採取授課教師、教學助理評分,以及小組內成員貢獻度、他組成員評比創意度,加以綜合評分。 
5. 
課程參與表現 
30% 
包含出席率、課堂中學生與教師之互動與討論、當週影片講座與校外教學之學習單填寫。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3  課程說明及要求 
第2週
03/02  全球環境變遷與海洋環境特性 
第3週
03/09  全球海洋社會的治理體制與秩序  
第4週
03/16  世界海洋文明的起源與人類利用海洋的發展 
第5週
03/23  臺灣海洋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變遷 
第6週
03/30  海岸生態與漁港、漁村文化 
第7週
04/06  溫書假 
第8週
04/13  離島、原住民的藝術文化中海洋元素 
第9週
04/20  期中考週 
第10週
04/27  海上航運的發展與變遷 
第11週
05/04  消費社會與海洋的文明衝突 
第12週
05/11  引進大陸漁工的經濟社會議題解析 
第13週
05/18  海岸工業開發與生態的兩難 
第14週
05/25  海洋動物展示的科技與社會問題 
第15週
06/01  黑潮與討海人的生活方式變遷 
第16週
06/08  我國海洋治理政策與體制設計 
第17週
06/15  分組報告與總結討論 
第18週
06/22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