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孫中山及其時代:歷史時空資料分析
Dr. Sun Yat-sen and his Times: Historical Spatio-Temporal Data Analysis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鄧志松 
課號
NtlDev1079 
課程識別碼
341 179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新202 
備註
A25:歷史思維、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sunyatsen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孫中山影響中國命運既深且廣,然而過去因為政治因素,不管是褒是貶,其行誼、思想,與影響少被認真、公平對待。本課程擬重返孫中山,結合現代社會科學的觀點,以理性、客觀的態度,重新檢視孫中山。這不只是滿足研究者的歷史癖好,就公民教育,乃至於通識教育而言,重返孫中山都有深刻的意義。
重返孫中山的目的不在蓋棺論定,重點不在闡揚或批判這個人;而是設身處理地想,他處於怎樣的環境?他為什麼會這麼主張?為什麼會這樣做?有沒有其他選擇?他與同時代的人有什麼差異?從歷史的高度,分析孫中山對中國造成的有意或無意的影響。從這個觀點,我們發現孫中山的一生是通識教育的極佳素材。他當初面對的問題,與同時代人的論辯,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性,時至今日,依然左右我們的思考。例如:手段與目的的緊張關係、使用暴力的正當性問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左派與右派的論戰,政治上的合縱連橫、堅持與妥協等,仍然是今日公共論述的主要議題。
透過孫中山傳奇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限制,以「事後之明」探索歷史的因果關聯,進行思考實驗;同時又可以回到現代,對照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件,例如911恐怖攻擊、沙漠風暴、中東戰爭、反霸權、民族獨立聖戰等。聚焦於孫中山,課堂討論不再是抽象的理念交換,而是立基於熟悉的歷史素材,以史實為基礎,進行思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會有明顯的幫助。
另一個課程的特色是,授課老師基於過去GIS(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經驗。以Google Earth為平台開發了一套「孫中山歷史時空資訊系統」,詳細紀錄孫中山一生的歷程,包括行進軌跡、論述、文物、照片、革命活動、事件、革命組織、人物、人際網絡等。這是以GIS技術建構的電子資料庫,修課同學可以在這套系統上,選定主題、補充資料,進行分析。歷史素材經過時間、空間的排比、對照,容易掌握其發展脈絡,同時提昇學習興趣。
圖一為,從本系統擷取出來的一些範例圖片,顯示孫中山一的行跡、及圖文整合功能。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藉由重返孫中山,透過閱讀、討論、時空資料分析等方法,思考中國革命的意義,政治行動的道德問題,進而提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上課的過程中,討論會著重在孫中山到底做了什麼事?他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他這樣想、這麼做?與其時代人的互動。藉由其豐富的一生,反思當今所面對的議題。本課程要求同學配合進度,修課學生必須:
一、 基本文獻閱讀:每個主題都會開列閱讀文獻,課前必須詳細閱讀,並針對老師開列的問題,撰寫心得。老師也會提供相關教學影片(documentary),請同學課前觀看。
二、 課堂討論:上課以課堂討論為主,老師引言後,進行互動性的問答,在問答的過程中,一方面考驗同學對歷史素材的掌握與理解,另一方面檢視論述的邏輯,達到批判式思考的目的。
三、 GIS軟體操作與報告寫作:同學可以針對任何一個討論過的主題,撰寫報告,重點不在歷史事實的整理,而在論述能力的培養。而GIS軟體在資料整理、分析、展示上,會有一定的助益。
具體而言,教學目標有四:
一、以理性、客觀的學術態度重新檢視孫中山,對中國革命與其後世局變化有基礎的認識。
二、掌握各種意識型態的緣起、邏輯、發展,以及與中山學說的關聯,進而參與當前公共議題的討論。
三、熟悉GIS電腦操作,運用時空資料分析方法,整理歷史素材,並嘗試解釋。
四、引發同學對政治行動,及其引發的道德問題的關懷,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達成通識教育的本旨。
 
課程要求
每週均有閱讀文獻:課前必須詳細閱讀,並針對老師開列的問題,先行思考。老師也會提供相關教學影片(documentary),請同學課前觀看。
課程有五大主題,每個主題結束,要撰寫心得報告,報告型式與內容上課時說明。
期未報告分組進行,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而同學必須靈活運用GIS軟體操作與分析的技巧,以豐富報告的內容。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各週的小作業 
50% 
 
2. 
期末團體報告 
40% 
 
3. 
課堂參與討論 
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09  課程介紹
為什麼研究孫中山?史料、史實、史觀,事實與價值
 
第2週
9/16  (第二至四週 革命與保皇:推翻滿清的正當性)救中國為什麼非得推翻滿清不可?何不採行日、英式的君主立憲?推翻滿清會更好嗎?革命黨人與維新派人士對此有許多討論?他們的主要差異是什麼?為什麼有此種差異?
討論主題
革命黨人的想法?維新派的想法? 
第3週
9/23  討論主題
革命的代價?革命可能引發的危機?革命與保皇的論戰。
 
第4週
9/30  討論主題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的特殊性?有什麼特殊?最後為什麼是革命派獲勝?他們為什麼追隨孫中山?
 
第5週
10/07  (第五至七週 手段與目的:在多大的範圍內「目的」可以合理化「手段」?)
革命本質上是採取暴力的手段達到推翻政權的目的,暴力一定會犧牲生命,不管是自己的生命或是別人的生命,革命黨人如何合理化暴力行為?在多大的範圍內,「目的」可以合理化「手段」?討論主題
推翻滿清的策略?孫中山與其黨人的路線衝突?革命的花費,錢從哪裡來?
 
第6週
10/14  討論主題
革命無法免除暴力,暴力使用的極限?手段與目的衝突?革命黨人的鐵血行動及其影響?他山之石,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與戰後民族獨立運動的異同。

 
第7週
10/21  討論主題
孫中山關於參戰的態度,北伐與聯省自治
 
第8週
10/28  (第八至十週 左右論爭:意識型態的爭議)
十九世紀是意識型態的世紀,隨著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動盪與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從左派到右派,提出自己的看法,各種尖銳的衝突此起彼落,孫中山如何看待這些論爭,他自己採取的立場是什麼?從今日的觀點,我們如何看待此種衝突?
討論主題
意識型態衝突的起源,左派與右派、保守與激進,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論戰
 
第9週
11/04  討論主題:討袁與護法
本週的閱讀與作業主題是討袁與護法。這是發生在1911年革命成功之後,到1924孫中山北上為止,十多年間的事。革命成功後,中國未如預料的安定富強,相反地,陷入一連串更為慘烈的風暴。一開始,袁世凱與孫中山在南北議和的角力中獲勝,孫制定臨時約法後,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政治鬥爭轉向國會議員選舉。在宋教仁領導下,國民黨大獲全勝,然而很快地發生宋案,中國短暫的民主隨即告終。孫中山由日返國,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度留亡日本,組中華革命黨,繼續抗爭。袁世凱則因稱帝未成,眾叛親離,抑鬱以終。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引發一場混戰。此時,孫中山在德國人的支持下,又悄悄回到廣州,組織軍政府,發起護法戰爭。然而,護法並不順利,孫幾度被迫離開廣州,避難他方。
本週的閱讀資料有介紹袁世凱崛起的經過,討論革命成功時的南北議和,以及列強對新中國的態度,也有提及二次革命與護法的過程。資料雖然很多,但頗多重覆,同學要學會快速流覽,挑重點,相互補充。寫作業時,要學會「切割」,用時間切、地區切、人物切、主題切、不同的分析面向切,告訴我一個你歸納而來的小故事即可。
 
第10週
11/11  討論主題
聯俄容共。孫中山晚年有一個爭議很大的政策,他突然與左派的紅色政權合作,此即聯俄容共政策,此時列寧甫過世,正是史達林與托勒斯基奪權鬥爭的時候。為什麼孫中山會與蘇聯合作?蘇聯為什麼支持孫中山?聯俄容共對往後的歷史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第11週
11/18  [第十一至十三週 理想與妥協:合縱連橫)
孫中山是個有原則的人嗎?他的原則是什麼?從他與列強、軍閥的周旋,利益交換,我們看到什麼?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有什麼東西是必須堅持的,有什麼道德原則是可以妥協的?孫中山對列國的態度,與日本的關係,與俄國的關係,與其他列強的關係
 
第12週
11/25  討論主題
孫中山及其三民主義
 
第13週
12/02  討論主題
孫中山如何爭取國際友人的支持?合縱連橫、理想與妥協。
 
第14週
12/09  [第十四至十六週 關於孫中山這個人)
討論主題
孫中山和他的女人,孫中山的情感世界
 
第15週
12/16  討論主題
學術與政治之間?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如果他是思想家,他是怎樣的「思想家」?如果他是政治家,他是怎樣的「政治家」?
 
第16週
12/23  討論主題
如何評價孫中山這個人?孫中山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是怎樣的「政治家」?他的獨特性是什麼?
 
第1-1週
  Excel2Earth 下載與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