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質化研究方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
開課學期 |
102-1 |
授課對象 |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張錦華 |
課號 |
JOUR7040 |
課程識別碼 |
342 M248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新聞313 |
備註 |
新聞所學生優先, 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介紹質化傳播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以文本分析和嬝奶H相關研究為主;認識質化研究特質,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質性研究企劃過程、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研究倫理、寫作方式等;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找出問題意識、整理文獻、擬出研究架構,撰寫研究大綱、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 |
課程目標 |
1.了解質化研究方法(主要應用於新聞傳播研究方面,包括文本分析和嬝奶H分析)之理念、特質、類型、與研究過程及倫理等;從國內重要質化研究學者與案例分析中,深入了解質化研究的方法論及其實踐意義。
2.協助同學寫作質化研究論文:包括選擇論文主題、發展研究概念 (formula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評述文獻、擬出問題意識、研究架構),進行訪談,資料分析,並撰寫研究大綱、執行研究過程、寫作研究論文等。
|
課程要求 |
研究方法的學習,是在培養思考、觀察、分析、寫作的知識能力。研究報告的評估,不完全在於最後的結果為何,而在於研究過程的學習──從錯誤中學習思考的歷程。因此,凡努力必留下痕跡,但不以最後的成敗論英雄。不過,如果最後的結果發現原來是你欠缺努力的「痕跡」,那你就只能自負其責了.....報告時,也歡迎你呈現出錯誤的歷程與反省的思考線索,因我們每個『人』一定會犯錯(當然包括老師),學習是來自於能夠發現錯誤,坦承錯誤,而不是假裝(或硬拗)自己是對的。此外,所有互相的評論,請以開放的態度視之,有評論才有進步,評論者應誠懇莊重,出於善意的方式為之;受評者除了學習接受批評之外,更要練習傾聽對方、自我反省的態度,因為,不論是批評本身,或是接受批評能力的培養,都是各位在學術生涯中(也包括人生當中),最珍貴的一課,也是做一個自主負責公民的基本傳播素養,千萬不要等閑視之。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一 14:00~17:00 每週三 14:00~17:00 備註: Or by appointment, or just drop by,
your are always welcome:)
|
參考書目 |
1.胡幼慧編 (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簡稱胡)
2.畢達,2005.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簡稱畢)
3.吳芝儀、廖梅花 (2001)。 《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原書 Strauss, Anselm and Corbin, Juliet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簡稱Strauss)
4.Denzin, Norman K.(1989)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張君玫(1999)。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弘智。(簡稱Denzin)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學期報告 |
50% |
|
2. |
期中報告 |
10% |
(報告應嚴格依照書目格式:註釋與書目寫法。期中報告可使用POWER POINT, 但應交紙本與老師) |
3. |
討論參與 |
10% |
|
4. |
教材閱讀摘要及心得 |
30% |
以2頁為原則。 (請在最前面標示出:姓名、科系、周次、作業主題,書目-請遵守書目格式;每周繳交情形請助理公布,遲交以2天為限,逾時不補交。)閱讀心得請指出文章的「問題意識」。如果該周教材有列出「討論」事項,請儘量在心得中寫出你的想法;歡迎在心得中提出任何覺得困惑的問題,並且帶到課堂討討論。但是,你提出的問題,也請試著先做一些回答,然後指出不易回答之處。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13 |
1. 有一個故事從這兒開始。。。。。課程介紹,自我介紹(請說明(深描)自己有興趣的研究領域?或者,選修上這堂課的理由?) 2.介紹大綱格式寫作,Endnote 軟體 |
第2週 |
09/20 |
為什麼要做質性研究? 質�量研究有何差異? |
第3週 |
09/27 |
質性研究的特質: 1. 詮釋與意義;2. 語言與意義 |
第4週 |
10/04 |
研究流程導論:研究目的、問題意識、文獻評述與建構研究問題、如何找資料等 |
第5週 |
10/11 |
了解語言、符號、文本、論述(域)、框架、。。。。1.符號學與結構主義觀點2. 比較內容分析(量)VS.文本分析(質) |
第6週 |
10/18 |
論述分析的理念與做法 |
第7週 |
10/25 |
批判語言學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及框架分析 frame analysis |
第8週 |
11/01 |
1. 文本分析方法論: 信度、效度、樣本 2. 小型文本分析課堂報告:(至多2人一組) |
第9週 |
11/08 |
(同第八週) |
第10週 |
11/15 |
什麼是詮釋、深描?──個人苦惱與社會學想像 (社會結構詮釋) PS. 本週因校慶停課一次!以下課程schedule皆順延一週. |
第11週 |
11/22 |
如何進行訪談 |
第12週 |
11/29 |
如何詮釋主體(抗爭意識) |
第13週 |
12/06 |
研究者與受訪者關係;研究者的立場-standpoint theory (認同) |
第14週 |
12/13 |
資料分析:札根理論 |
第15週 |
12/20 |
資料分析:編碼程序 |
第16週 |
12/27 |
質性方法的信度�效度,抽樣 |
第17週 |
2011/01/03 |
研究倫理、性別歧視 |
第18週 |
01/10 |
(停課乙次) 請同學務必事先和老師討論提案 |
第19週 |
01/17 |
論文大綱及初步研究發現期末報告【(論文繳交時間:1/31星期一五點以前) ps. 2/2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