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
課程進度及教材
一.2/18導論
1. 課程介紹,對本課程的期待,本課程之構想討論及修正;
2. 基本名詞:多元、多元文化、種族∕族群∕民族∕社群
二.2/25國際脈絡:加拿大、澳洲、美國
張錦華,第二章。
請找相關案例,如歐巴馬、林書豪。
三.3/4台灣五大族群脈絡(I)、基因?想像建構?家族史探源
1、林媽利(2010),〈從基因看人類的遷移:臺灣人的構成〉,《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從基因看人類的遷移》,前衛,台北市,pp.18-55
2、王甫昌 (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第一到四章。台北:群學。(本書是入門介紹,文字淺白)
放映:湯湘竹導演的「山有多高」。(自15分鐘起放,35分)及討論
四. 3/11臺灣「五」大族群(II) 族群衝突與運動
1. 王甫昌:第五章至第九章(第九章總結相關概念 )
參考:李明典的「二二八紀錄」 這兩部紀錄片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台灣在政治上對立的本外省兩大族群的深沉創痛。
五.3/18 族群意識機制,統獨族群案例
放映: 李明典的「二二八紀錄」;分享家族史,
1. 李美枝、李怡青(2003)。〈我群與他群的分化:從生物層次到人的層次〉,《本土心理學研究-族群認同與群際關係》,20:3-38。(本篇論文說明族群認同的建構,呼應建構理論)
2. 黃?莉(2007).〈M型政黨 vs. 鐘型意識──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9(4),451-470。(TSSCI) (台灣當前族群意識內涵)
設計一個小問卷,測試你週圍親友的族群意識(10位左右)
參考:李美枝(2003) 。〈台灣地區族群與國族認同的顯性與隱性意識〉,《本土心理學研究-族群認同與群際關係》,pp. 39-73. (討論顯性∕隱性之族群意識)
六. 3/25 多元文化理論脈絡: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
1.Kincheloe, J. L. & S. R. Streinberg. “Introduction: What is Multiculturalism,” in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2、張錦華(2003)。〈從多元文化觀點檢視新聞採寫教科書-以原住民族群相關報導為例〉,《新聞學研究》,76:129-154。
參考:黃驛淵(2008)。《當「Ta’ay」遇上「記者」— 從多元文化觀點探討「paSta’ay」觀光化及其報導》,第六章,臺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請討論你觀察的族群﹣回報觀察族群∕參與NGO團體,一頁報告。
七、 4/1 批判理論與Young: 五種壓迫理論:
1.Young, I. M. (1990)。Five faces of oppression.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Pp. 39-65.
2、蔡友月,2007。〈遷移、挫折與現代性: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根源〉,《臺灣社會學》,no. 13, pp. 1~69.
族群觀察報告(續)
八、4/8 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論:
1. 林火旺, 1998. “公民身份: 認同與差異. “, 多元主義,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Pp. 379-409. (主要討論Young & Taylor, Kymlicka 的質疑)
演講:林火旺教授 (台大哲學系),10:20-12:10
《曠野的聲音》:讀書報告分享
九、4/15 伊斯蘭/Said 及後殖民主義
1. 《遮蔽的伊斯蘭》,閰紀宇譯,台北:立緒,2002。新聞中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西方,pp. 3~41、pp.235~251。
伊斯蘭案例與文化的衝突?(建議討論:2006年漫畫事件;龍應台基金會論壇)
參考:宋國誠 , 2003,《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伊德》,台北市,擎松圖書。Pp.1-148 , pp. 282-439。
十.4/22性別/女性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
1. Okin, Susan Moller, 1999. Is Multiculturalism Bad for Women? Pp. 8-24. 回應:Kymlicka, Will. 1999, “Liberal complacencies”, pp. 31-4. Honig, Bonnie, “My culture made me do it”. Pp. 35-40
2. 黃淑玲(2000)。變調的"Ngasal":婚姻、家庭、性行業與四個泰雅聚落婦女1960-1998。《台灣社會學研究》4:97-144。
建議討論如:普世價值(如:性別平等自主)與文化價值的選擇?女權運動的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