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全球化與傳播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開課學期 |
95-1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新聞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洪貞玲 |
課號 |
JOUR7050 |
課程識別碼 |
342 M258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新聞313 |
備註 |
新聞所學生優先 總人數上限:1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兼顧全球化傳播之理論與應用。課程分為四大部分:(1) 全球化的基本論述:針對主要的全球化論述進行介紹、閱讀和討論;(2) 全球化傳播之現象:全球媒體產權、國際管制、國際新聞、全球好萊塢(3) 資訊社會與邊陲國家:全球資訊不平等、全球數位落差、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4) 全球化下的中國傳媒:中國市場開放、政治控制、數位落差最後總結檢討文化全球化、區域化與在地化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探討全球化與傳播之論述與現象,引導學生了解當前全球化過程,並掌握媒體與文化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與引發的議題。修習完本課程,學生應能夠對於當前詮釋全球化過程的論述具備基本認識;對於全球化過程中媒體的角色與相關議題具備深入了解;並能對媒體與文化全球化的議題進行討論並提出批判性分析。 |
課程要求 |
*課堂參與包括出席及課堂討論。課堂中不定期點名,點名未到者扣分;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者酌予加分。* 讀書報告由學生分組進行,整理課堂讀物內容,在課堂中為其他同學責任導讀。*學期報告,於期中考週繳交研究計畫,期末考週繳交研究報告。學生須按時繳交報告,否則分數折半計算。*任何作業若有抄襲情事,一經發現,學期總分以零分計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李少南 (1994):《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李金銓 (2004): 《超越西方霸權: 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彭芸 (1998):《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風雲論壇。馮建三譯 (1994):《文化帝國主義》。台北:時報。Castells, M. (2001). The Internet galaxy: Reflections on the Internet, business, and socie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Held, D. et. al.(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Herman, E., & R., M. (1997). The global media: The new missionary of corporate capitalism. London: Cassel.Miller, T. et al. (2001) Global Hollywood. London: BFI Publishing.Tomlison, J. (1999)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Thussu, D. K. (2000).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London: Arnold.Zhao, Y.Z. (1998) Media,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na: Between the Party Line and the Bottom Line.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20% |
|
2. |
期末考 |
20% |
|
3. |
作業 |
20% |
|
4. |
報告 |
20% |
|
5. |
出席 |
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