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 Suicide Prevention |
開課學期 |
111-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吳佳儀 |
課號 |
MD&PH5078 |
課程識別碼 |
405 530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103 |
備註 |
1120210前填寫動機單https://forms.gle/Dza9CmwF9fLtvqrr7。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與李明濱合授 總人數上限:11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旨在說明心理健康與疾病之關聯,以及壓力對身心疾病的影響,課程目的在促進大學生自我省思身心健康議題,學習自我照顧,並能發揮關懷他人的力量達到社會關懷的目的。介紹之內容將涵蓋失眠、焦慮、憂鬱乃至於自殺的成因與處置的簡介,並強化學生對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促進之概念。此外,課程內容將強調個人省思自殺迷思對自身之影響、認識自己的壓力與健康促進需求、了解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溝通技巧及其對自殺防治的重要性,其中守門人如何運用篩檢工具辨識需要幫助者之需求、如何與高危險群溝通及回應以利後續轉介醫療體系或進一步處置,將藉由自我學習、團體討論、同儕互動學習與教師講授等方法,促進學習成效。 |
課程目標 |
1. 增進學生自我覺察與省思的能力
2. 促進學生對於心理疾病與心身症成因之了解
3. 熟稔心理健康促進之理念與技巧
4. 學習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之概念與內容
5. 探討壓力、疾病與健康之關聯和預防
6. 增進學生關懷社會的能力 |
課程要求 |
第一週務必出席,否則不得選課。修課同學務必讀完指定周次的必讀教材內容,並於指定週次上傳作業繳交。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書目]
1.李明濱.(1997). 情緒與疾病.台北: 台大醫學院
2.蕭淑貞、李明濱. (1998). 健康體系溝通理論與技巧. 台北: 金名圖書
3.李明濱. (2005). 壓力人生:情緒管理與健康促進.台北: 健康文化.
4.吳佳儀、李明濱(2016). 解憂診療室. 台北:平安出版社
[電子書]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2013-2022). 台北: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https://www.tsos.org.tw/km/4847/
心理健康促進手冊.(2013-2022). 台北: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一)自殺防治系列手冊
1.自殺防治-專業‧愛與希望
2.自殺防範指引-專業‧愛與希望
3.青少年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
4.老人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
5.精神疾病與自殺防治
6.物質濫用與自殺防治
7.女性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
8.職場心理衛生
9.自殺者親友關懷手冊
10.陪你渡過傷慟-給失去摯愛的朋友
11.珍愛生命守門人
12.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
13.怎麼辦?我想自殺
14.失業鬱悶怎麼辦?
15.關懷訪視指引
16.提升人際支持遠離自殺
17.以醫院為基礎之自殺防治
18.珍愛生命義工
19.全國殺防治策略
20.矯正機構與自殺防治
21.基層醫療人員與自殺防治
22.孕產期婦女之情緒管理
23.社會福利工作人員與自殺防治
24.重複自殺個案之關懷管理
25.老人自殺防治-自殺新聞事件的省思
26.殺子後自殺事件之防治
27.雨過天晴心希望
28.擁抱生命逆轉勝
29.自殺防治概論
30.自殺風險 評估與處遇
31.重複自殺個案 關懷訪視指引
32.自殺風險個案 追蹤關懷實務
33.政府跨部會自殺防治手冊
34.自殺關懷訪視員教育手冊
35.輔導人員自殺防治工作手冊
36.媒體從業人員自殺防治手冊
37.醫院自殺防治工作手冊
38.關懷訪視實務與督導手冊
39.網路與自殺防治
40.長期照顧者自殺防治
41.自殺數據判讀指引
42.保護服務與自殺防治
43.警消與第一線救援人員之自殺防治指引
44.影視劇從業人員自殺防治手冊
(二)心理健康促進手冊
1.心理健康促進基礎篇
2.學齡期之心理健康促進
3.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屬之心理健康促進
4.青年期(15-24歲)之心理健康促進
5.身心障礙者之心理健康促進
6.壯年期(25-44歲)之心理健康促進
7.原住民之心理健康促進
8.中年期(45-64歲)之心理健康促進
9.新住民之心理健康促進
10.老年期(65歲以上) 之心理健康促進
11.多元性別者之心理健康促進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參與及討論 |
35% |
評分內容包含學生出席情形(10%)、討論課表現(15%)及課前測驗(10%)等。 |
2. |
作業 |
45% |
包含課後心得回饋(25%)、心情溫度計測量(15%)及特色課程作業(5%)。請依作業期限準時繳交作業。 |
3. |
期末分組報告 |
20% |
各組微電影評分依據如下:
1.題材符合課程相關主題 (凸顯守門人角色功能)
2.劇情創新性
3.拍攝技巧與手法
4.專業知識傳達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總論 |
第2週 |
3/1 |
[主題1]壓力三部曲 |
第3週 |
3/8 |
[主題2]心情溫度你我他:談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 |
第4週 |
3/15 |
[主題3]檢視壓力、疾病與自殺 |
第5週 |
3/22 |
[主題4]翻轉自殺迷思 |
第6週 |
3/29 |
[主題5]柳暗花明又一村:探討心理健康求助歷程 |
第7週 |
4/5 |
民族掃墓節放假 |
第8週 |
4/12 |
[主題6]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溝通自殺議題 |
第9週 |
4/19 |
[心情交流站]優良作業觀摩+病友分享會 |
第10週 |
4/26 |
[主題7]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 MR虛擬實境案例體驗討論I |
第11週 |
5/3 |
[主題8]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 MR虛擬實境案例體驗討論II |
第12週 |
5/10 |
[主題9]心情急救站:談精神科醫療服務與心理疾病污名化 |
第13週 |
5/17 |
[主題10]媒體與自殺 |
第14週 |
5/24 |
[主題11]正向心理的威力 |
第15週 |
5/31 |
[主題12]一夜安穩到天明:談安眠、心理健康促進與正念減壓 |
第16週 |
6/7 |
[期末成果發表]微電影+期末評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