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物理治療臨床實習二
Clinical Practice of Physical Therapy (Ⅱ)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醫學院  物理治療學系  
授課教師
王儷穎 
課號
PT3015 
課程識別碼
408 321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實習教室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與曹昭懿、林居正、陸哲駒、陳麗秋合開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PT301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延續本系二年級下學期基礎物理治療學,並配合三年級上學期骨科、神經、呼吸循環、及小兒物理治療學之課程內容,提供學生臨床觀察及操作基本評估與治療技術的機會。本學期實習之對象包括骨科、心臟胸腔內外科疾病、神經內外科疾病、及小兒等患者。學生應依評估結果,擬定治療目標與計畫,並完成病歷寫作。 

課程目標
學生完成本課程後應具備以下能力。
1. 能實施以下物理治療檢查及評估技術;
Time walk test, walking speed, and gait analysis(適於實習在各科病患)
Berg Balance test, and one leg standing(適於實習在各科病患)
ODI, NDI, WOMAC, DASH, HOME, CDIIT, Barthel Index, muscle tone, and Harris score(適於實習在各科病患)
Posture drainage, breathing ex., change position, and transfer等技術於心肺胸腔疾患
2. 描述各科臨床環境流程及業務的涵蓋內容。
3. 學習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技巧與能力。
4. 能依據評估結果擬定物理治療目標與計劃。
5. 能完成各科的物理治療病歷紀錄。
 
課程要求
評分方法
1. 臨床實習表現(人文關懷、服務倫理、專業能力、團隊合作):30%
2. 實習報告(專業能力、團隊合作):20%
3. 期末口頭報告(專業能力、團隊合作) 20%
4. 期末考是(專業能力):20%
5. 課堂討論表現(專業能力、團隊合作) 10%

備註:
1. 每週實習心得報告,於下次實習前,一組需繳交一份,以A4紙中文書寫為主,文長限3頁以內。(放置於主授老師的信箱內)
2. 期末報告在實習教室舉行,分組報告學期內需完成的四個主要病歷(每組約30分鐘),報告內容應包括實際執行之概況及檢討等。期末書面報告內容為口頭報告之投影片+完整的四份病歷(不限頁數)。(於期末報告當天繳交)
3. 每次臨床實習結束每位同學需完成當次施行檢測的結果報告,期末病歷報告每組須評估包含發展遲緩兒童(之觀察與整合報告已有之病歷)、心肺相關疾病患者、shoulder/elbow/knee dysfunction、中風病患(整合報告已有之病歷)各一例
4. 至臨床單位實習務必服裝儀容整齊清潔(依大四臨床實習規定),主動積極,不准遲到,如有請假或突發狀況一定要分別致電隨課助教和主授老師,違者曠課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