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系統識別
SYSTEM IDENTIFICATION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系  
授課教師
黃秉鈞 
課號
ME7134 
課程識別碼
522 M32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工綜207 
備註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第一講: 系統、系統工程、系統動力模式與系統識別(§1.1-§1.3)
□第二講: 系統模式、拉式轉換 (§2.1-§2.2)
□第三講: 傅式轉換、取樣與離散傅式轉換(§2.3.1-§2.4.3)
□第四講: 傅式轉換、取樣與離散傅式轉換(§2.4.4-§2.4.5)
□第五講: 快速傅式轉換、Z轉換、摺疊積分、系統脈衝反應(§2.5.1-§2.7.3)
□第六講: 反摺疊積分應用、電腦控制系統之離散模式(§2.7.4-§2.8.3)
□第七講: 電腦控制系統之離散模式、隨機信號(§2.8.4-§2.9.5)
□第八講: 隨機信號(§2.9.6-§2.9.13)
□第九講: 非參數模型識別(步階、頻率、脈衝響應法)(§3.1-§3.3)
□第十講: 非參數模型識別(隨機信號法)(§3.4.1-§3.4.3)
□第十一講: 非參數模型之轉換(§3.5.1-§3.5.5)
□第十二講: 參數模型識別(LS、GLS、IV、ML法)(§4.1-§4.5)
□第十三講: 應用實例(太陽能集熱器、鍋爐、熱交換器、熱電冷凍機、
線性壓縮機)(§5.1-§5.5)
□第十四講: 系統診斷
 

課程目標
宇宙萬物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人類花了幾千年的時間,試圖探索宇宙運行的規律,因此建立了不同領域的科學。在探討物與物之間的運行關係時,創立了所謂的「物理學」,包含了三大科學: 力學(描述物體的運動現象)、熱學(描述物體間的能量變換現象)、與電磁學(描述物體的電磁現象)。個別物體在宇宙內運行所涉及的運動現象、能量變換現象、與電磁現象,可以用三大科學提供準確與完整的描述。可是,在探討由許多個別物體組成的群體(或系統)的運行規律時,上述三大科學雖然仍是用來描述其運行現象的基石,不過,問題的處理會變得複雜許多,而需要一套特別方法,這就延伸出另一支新的科學來???---「系統科學」。另一方面,宇宙間也存在許許多多「事理」,包括人群、社會、團體的行為、事與事的關係等等,五花八門錯綜複雜。許多事理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極為混亂,但亂中卻都有跡可尋,這種「亂中有序」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宇宙中。要描述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的宇宙事理現象,人類自古即發展出一個探討群體行為的科學,就是「系統科學」。因此「系統科學」是人類所建構的除自然科學(或「物理學」)以外的另一支科學。
「系統」包含三層意義,即「系統的構成份子」、「系統的如何構成」、「系統的如何運行」,在探討宇宙間事或物的運行規律時,如果由系統的角度來切入,便可以容易找尋問題獲得許多突破。如果我們可以徹底瞭解系統,便可以進一步掌控它的行為,令它為我們做最佳的服務。
本課程旨在由系統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系統以及系統動態行為,尤其是如何建構一個系統的數學模型,這在工程系統設計以及控制系統發展上,非常的重要。
在工程或一些企管領域裡,認識或鑑別一個系統的動態行為並不困難,主要是可以透過數學工具的應用。然而,數學工具並非萬能,許多系統行為是無法用數學來準確描述的。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藉助數學工具,我們也很難去理解一些系統的現象。因此,課程內容雖然充斥數學,但那只是工具,為的是可以較容易一窺系統科學的究竟。本課程也希望訓練學生能由系統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所有問題(包括工程技術問題、社會環境問題、為人處世、甚至人生問題等等),由於視野擴展後所產生的個人驅動力與爆發力是會令人震撼的,這也是教授「系統識別」這門課的最大期盼。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