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七E
Workshop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VII) E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黃書緯 
課號
BP5044 
課程識別碼
544 U0060 
班次
 
學分
6.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6,7,8,9(13:20~17:20) 
上課地點
公館104 
備註
防災教育與社會設計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BP5044_riversid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我們總是說要「向災難學習」,但學什麼?如何學?台灣的防災教育為什麼無法起到轉化校園、動員社區的目標?我們認為「學習」需要媒介,是一個社會設計的過程,這門課將以「韌性城市」的觀念重新理解「災難」,然後以外雙溪隧道口社區為場域,理解社區面對的災難潛勢,以及校園防災共學機制的社計需求。 

課程目標
1.理解「韌性城市」觀念下的「災難」觀,並了解目前防災教育的困境。
2.將參與式規劃的專業應用在學習方案設計上。
3.與衛理女中公民課程「外雙溪學」合作,以外雙溪隧道口上方老舊社區為觀察場域,協助對方建立共學機制,最後以遊戲化的方式設計防災教材。  
課程要求
閱讀、寫作、討論、田野、提案、打槍、修改、速度、耐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1:00~12:00 
指定閱讀
參考課程大綱  
參考書目
參考課程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討論  
20% 
 
2. 
評論寫作 
30% 
 
3. 
田野筆記 
20% 
 
4. 
期末設計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課程說明  
第2週
9/19  韌性城市 - 廖桂賢,2015,〈城市韌性承洪理論〉,《國際城市規劃》30(2):36~47。 - Angell, Elizabeth. 2014. “Assembling disaster: Earthquakes and urban politics in Istanbul”, City, 18:6, 667-678. - Dynes, Russell R. and Rodríguez, Havidán. 2010. “Finding and Framing Katrina: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25 of Disaster” The Sociology of Katrina. (Edited by David L. Brunsma etc.) P.25-36.  
第3週
9/26  災難的政治性 - Guggenheim, Michael. ?. “Introduction: Disasters as Politics – Politics as Disasters” - 張宜君、林宗弘,2012,〈不平等的災難:九二一大地震下的階級、族群與受災風險〉。《人文與社會研究集刊》24(2):193-231。 - 蔣斌,2010,〈災難、文化與主體性:莫拉克風災後的省思〉。思想第14期。聯經出版社。 - 林宗弘、張宜君,2013,〈天災也是人禍—社會科學領域的災難研究〉。范玫芳等編,《風和日麗的背後:水、科技、災難》,新竹:交大出版社。 
第4週
10/03  韌性城市與社區適應 - Chien, Ker-hsuan. 2017. “Entrepreneurialising urban informality: Transforming governance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in Taipei” Urban Studies : 1–17 - Vale, Lawrence. 2013. “The politics of resilient cities: whose resilience and whose city?”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40(2)191-201. - Kuei-Hsien Liao. 2014. “From flood control to flood adapta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Lower Green River Valley and the City of Kent in King County, Washington” Nat Hazards 71: 723–750.  
第5週
10/10  萌萌節  
第6週
10/17  工作坊(一)社區觀察 - 陳懿欣(眼底城市總編輯)  
第7週
10/24  演講(一)災害弱勢 - 李香潔(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副研究員)  
第8週
10/31  社區田野 - 再訪「隧道口」  
第9週
11/07  物件:防災手冊 - Molotch, Harvey.,2018,《東西的誕生》(李屹譯),台北:群學。 - 東京防災手冊  
第10週
11/14  教育:防災教育 - Fenwick, Tara and Edwards, Richard. 2010. Actor–Network Theory in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 92~95 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 - 台灣坡地防災教育融入國小課程之研究 - 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之成效與展望 - 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中小學防災教育運作組織與機制建立 - 防災教育種子教師培育機制規劃及試行  
第11週
11/21  社區:防災公園 - 楊弘任,2014,《社區如何動起來?》,台北:群學。 - 日本的另類社區營造:地圖上的防災演習  
第12週
11/28  演講(二):災後重建 - 黃舒楣(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  
第13週
12/05  工作坊(二):遊戲設計 - 吳亞軒(聚樂邦分享體驗設計師)  
第14週
12/12  修改提案  
第15週
12/19  繼續修改  
第16週
12/26  最後修改  
第17週
1/02  成果發表  
第18週
1/09  課程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