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生命與人 Life and Human |
開課學期 |
107-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張則周 |
課號 |
AC1006 |
課程識別碼 |
603 106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A,B,C,D(18:25~22:00) |
上課地點 |
普201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欲選此課程者,請先瀏覽課程網站,第一堂課請務必出席,了解選課條件。外校生第一堂缺席者,視同放棄。兼通識A48*。。A48*:哲學與道德思考、生命科學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42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71AC1006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屬於生命科學及哲學道德思考領域之通識課程,實際上已涵蓋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領域。
本課程先從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問題開始,繼而思考人究竟為什麼而活?應该怎麽活?進而討論什麼是生命?什麼是人?課程的架構係以演化為主軸,從不同的知識與觀點,探討宇宙、生命與人的起源、演化、進步及意義,並對當代思想、制度與科技對人權與人性的影響、對人類的發展及環境的衝擊、理想社會的形塑,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對社會與世界的責任等問題做深入省思。(請參照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圖一: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人與世界的互動 https://goo.gl/1E8nG2
圖二:知識的整體觀 https://goo.gl/wVhkos
圖三:本課程之最終目標 https://goo.gl/YO9mTw
圖四:生命與人的整體架構 https://goo.gl/R1mjgX |
課程目標 |
課程目的:
1. 探討對生命與人生的態度,以及如何能安全、健康、快樂、有尊嚴、有自主性地活出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2. 希望同學能了解自我與自身、他人、自然、社會相互間的關係,並能對世界及人類歷史有一整體的認識。(參照:圖一、圖二)
3. 希望同學透過跨域的閱讀/悅讀、對話,共學、共思、共創的互動平台,能不斷提升獨立思考、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反身應變、創造革新的能力與發揮團結、友愛、合作的精神,並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思想架構及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
4. 共同思考臺灣及世界的未來,深入探討人類及臺灣面對的重要與根本問題,以及如何實踐對社會及世界應負的責任。(參照:圖三)
希望同學在修完本課程後能做到以下四點:
1. 用心思考過什麼是人?什麼是生命?我為何而活?自己的「生命價值」是什麼?
2. 對他人、自身、社會與生存環境的關係,以及知識與歷史的建構已有較整體及較深入的認識與反思。
3. 已開始計劃如何活出自己的價值,也認真想過自己對社會與世界是否負有責任?是否願意及早奉獻心力改變社會,使理想的臺灣社會能早日實現?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
4. 完成集體創作:希望同學在認識自身、社會與世界後,能學習承擔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藉組員的溝通合作,跨域知識,全球視野,利用腦力激盪,分析目前法規與政策的缺失,共同設計理想的可行方案,解決當前社會的重大問題。並為喚起師生與民眾的重視和討論,進而參與行動,創作成果將放在活動中心展示。
圖一: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人與世界的互動 https://goo.gl/1E8nG2
圖二:知識的整體觀 https://goo.gl/wVhkos
圖三:本課程之最終目標 https://goo.gl/YO9mTw |
課程要求 |
請選課同學先看看下面這一段話再做決定:
1. 這不是一門「營養學分」的課,也不是一門只學習專業知識的課。你要先認同授課的目的,並對課程內容及授課方法感興趣,而且願意嚴謹地閱讀文獻,仔細觀賞視聽教材並認真上課及參與課堂內外有意義的討論,並按時繳作業。決不要只為填補通識學分來修這門課,否則既浪費你寶貴的時間,也影響了其他想選而沒選上的同學的機會。
2. 你如果認真學習,必定能達成授課的目的,學期末一定會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星期一下午3-5點(须一週前约定時間) |
指定閱讀 |
請參考每週課程参考書目 |
參考書目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0週 |
9/10 |
107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規劃 |
第1週 |
9/12 |
「生命與人」課程簡介 |
第2週 |
9/19 |
生命經驗分享、自我介紹 |
第3週 |
9/26 |
第一章 知識、權力與反身性 |
第4週 |
10/03 |
第二章 學科的跨域與統整 |
第5週 |
10/10 |
第三章 現代公民的培育與社會改造 |
第6週 |
10/17 |
第四章 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
第7週 |
10/24 |
第五章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
第8週 |
10/31 |
第六章 人類與社會的演化 11/03[校外教學] 參訪六張犁公墓 |
第9週 |
11/07 |
第七章 台灣歷史回顧與面臨的挑戰 11/10 [校外教學] 東北角與貢寮 |
第10週 |
11/14 |
第八章 經濟發展與生態維護 |
第11週 |
11/21 |
第九章 世界,現在與未來 |
第12週 |
11/28 |
第十章 認識我們的身體與身體性:從生理學到哲學 |
第13週 |
12/05 |
第十一章 生命的延續與性/別文化 |
第14週 |
12/12 |
第十二章 科技與文明的對話 |
第15週 |
12/19 |
第十三章 生命哲學與宗教 |
第16週 |
12/26 |
集體創作各組成果報告及討論 |
第17週 |
1/02 |
第十四章 生命之美 |
第18週 |
1/09 |
課程總結與檢討:省思者的理想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