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育林學及實習下 Silviculture and Practice(2)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能源科技學程 |
授課教師 |
鹿兒陽 |
課號 |
Forest2005 |
課程識別碼 |
605 20022 |
班次 |
03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1,2(8:10~10:00) |
上課地點 |
林四 |
備註 |
全系必修,學生在3班中任選1班。實習課程時間為一34@,在林303上課與曲芳華合開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2Silvic03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育林學以生物學、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為基礎,課程章節安排自理論而實務,依序如下:1.Introduction;2.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trees;3.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lant adaptation;4.Dynamic and variations of forest;5.See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6.Nursery management;7.Artificial regeneration;8.Silvicultural system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9.Tending the forest stand;10.Silvicultural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11.Ecological forest restoration. |
課程目標 |
育林學的目標係為了建造地景架構式的健康森林,除了達成傳統的木材及特有物料之生產外,尚可築構不同生物的棲地,藉由適當的作業以維護水土資源及降低坡面土壤崩塌之危機,提供高品質之教育及遊憩機會,維護特殊的生態條件以避免物種之滅絕,以及提高紓減大氣碳 的弁遄C依此目標,課程的安排係從基礎的學理開始闡述,再延伸至適合台灣本地環境條件的實務作業,實習課程則依演講進度予以安排。 |
課程要求 |
具有植物學的基礎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自編課議,2.郭幸榮(主編)2006:育林手冊。林務局出版。3.Fujimori, T. 2001. Ecologiccal and silvicultural strategies for sub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Elsevier. 4.其他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Introduction
|
第2週 |
2/28 |
和平紀念日 |
第3週 |
3/7 |
DNA technology |
第4週 |
3/14 |
DNA technology |
第5週 |
3/21 |
General concepts |
第6週 |
3/28 |
Variation and its use |
第7週 |
4/4 |
婦幼節 |
第8週 |
4/11 |
Provenance |
第9週 |
4/18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5 |
Quantitative aspects |
第11週 |
5/2 |
Propagation |
第12週 |
5/9 |
Plant Pathology |
第13週 |
5/16 |
Seed production |
第14週 |
5/23 |
Genetic testing programs |
第15週 |
5/30 |
resistance, hybrid, conservation |
第16週 |
6/6 |
端午節 |
第17週 |
6/13 |
育林計畫書 |
第18週 |
6/20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