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水土保持學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開課學期 |
107-1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授課教師 |
陳明杰 |
課號 |
Forest3042 |
課程識別碼 |
605 4383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木性 |
備註 |
森林環境學群選擇必修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71Forest3042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水土保持學是以水、土相關領域的原理為基礎,以及應用適地的技術及治理方法,減少水土災害的發生,使水土資源能永續利用。本課程的基礎內容分成兩部分,與『水』相關的基礎課題,包括降水、逕流、蒸發散、入滲、土壤水等,與『土』相關的基礎課題,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質、力學性質、土壤沖蝕及崩塌等的介紹。以及森林對水土保持的功能。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讓學生能夠瞭解下列各項:
1. 與『水』相關的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包括降水、逕流、蒸發散,尖峰逕流量估算,逕流歷線推算等。
2. 與『土』相關的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包括土壤物理性質,入滲及滲透,土壤力學強度參數實驗,山坡地土地分類分級使用,土壤沖蝕,坡面崩塌等。
3. 森林對水資源涵養的功能,以及森林對減少土壤沖蝕、崩塌的功能。
|
課程要求 |
建議先修習水文學、土壤物理學等課程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陳信雄 ,2005 ,應用土壤環境科學 科技圖書。
2.陳信雄,2004,水土保持工程學,科技圖書。
3.陳信雄,2007,水土保持學,明文書局。
4.姜萬勤等,2008,水土保持學,新文京開發圖書。
5.洪楚寶,1987,水土保持,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6.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5,水土保持手冊。
7.Troeh, Frederick R. et al. 1999.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3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
|
指定閱讀 |
本課程使用參考書目編寫的講義當作上課教材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5% |
|
2. |
作業及報告 |
30% |
|
3. |
期末考 |
3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0 |
第一章 序論 |
第2週 |
9/17 |
第二章 降水觀測及分析 |
第3週 |
9/24 |
放假 |
第4週 |
10/01 |
第三章 逕流觀測及分析 |
第5週 |
10/08 |
第三章 逕流觀測及分析 |
第6週 |
10/15 |
第四章 蒸發散 |
第7週 |
10/22 |
第五章 土壤物理與力學性質 |
第8週 |
10/29 |
第五章 土壤物理與力學性質 |
第9週 |
11/05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2 |
第六章 土壤水 |
第11週 |
11/19 |
第七章 入滲與滲透 |
第12週 |
11/26 |
第八章 土壤沖蝕 |
第13週 |
12/03 |
第九章 土壤調查及土地利用現度分類 |
第14週 |
12/10 |
第十章 坡面崩塌 |
第15週 |
12/17 |
第十一章 坡面穩定工程 |
第16週 |
12/24 |
第十二章 坡地排水 |
第17週 |
12/31 |
調整放假 |
第18週 |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