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水土保持學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授課教師 |
陳明杰 |
課號 |
Forest3042 |
課程識別碼 |
605 4383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木性 |
備註 |
森林環境學群、資源保育與管理學群選擇必修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12forest3042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水、土資源是有限的資源,人類發展的過程,由於不當的土地開發利用,造成水、土資源流失、污染等現象,甚至在極端的氣候條件下,造成水、土災害的問題。因此,水土保持是以水、土相關領域的學理為基礎,應用妥善的技術及治理方法,使水土資源能達到永續利用,減少水土災害的發生。本課程的內容介紹,與『水』相關的基礎課題,包括降水、逕流、蒸發散、入滲等,與『土』相關的基礎課題,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質、力學性質、土壤沖蝕及崩塌等的介紹。進階課題包括排水設計水理計算、邊坡穩定擋土牆設計、山區道路規劃設計、水土保持工程方法、植生方法等的介紹。 |
課程目標 |
使修習本課程的學生能夠具體瞭解下列各項:
1. 與『水』相關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分析,包括降水、逕流、蒸發散,尖峰逕流量估算,逕流歷線推算等。
2. 與『土』相關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分析,包括土壤一般物理特性、粒徑組成、入滲及滲透,土壤力學強度參數,邊坡穩定等。
3. 水土保持工程方法以及植生方法的規劃與分析,包括崩塌地整治、野溪整治、擋土牆設計、防砂壩設計,邊坡穩定之植生方法等。 |
課程要求 |
建議先修習水文學、土壤物理學等課程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1.陳信雄 2007 水土保持學 明文書局。
2.陳信雄,2004,水土保持工程學,科技圖書。
3.姜萬勤等,2008,水土保持學,新文京開發圖書。
4.洪楚寶,1987,水土保持,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5.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5,水土保持手冊。
6.Troeh, Frederick R. et al. 1999.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3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
|
指定閱讀 |
本課程以編著的講義當作上課教材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5% |
|
2. |
期末考 |
35% |
|
3. |
讀書報告 |
15% |
|
4. |
作業及平時表現 |
1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8 |
chap.1 序論 |
第2週 |
2/25 |
chap.1 序論 |
第3週 |
3/04 |
chap.2 降雨量資料觀測及分析 |
第4週 |
3/11 |
chap.2 降雨量資料觀測及分析 |
第15週 |
5/27 |
水土保持現場實習(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