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
SOCIOLOGY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授課教師
賴守誠 
課號
BICD1004 
課程識別碼
610 10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生傳一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8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會學」是一門針對大學部同學所設計的社會學導論課程,將系統性地介紹社會學的思考觀點以及重要概念。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使同學對社會學的領域有一通盤性的瞭解,並藉由對現代社會之結構、秩序、動力、衝突、過程、與態勢的辨認、描述與分析,達成探索、解釋、反省、甚或改造「我們的社會」目標。 

課程目標
本課程除對一般「專業」的社會學議題與概念作介紹外,同時也將以跨文化、跨國度歷史比較分析的方式,運用社會學的理論視野與概念架構,解析歷史脈絡下關鍵的臺灣社會文化經驗與現象,期能使參與本課程的同學獲致既具深度且更見寬闊的體會與瞭解。為求進一步達到基礎教育的理想,本課程部分重心將特別著重提升學習者社會科學「專業中文」與「專業英文」的素質。

 
課程要求
(1)摘要心得;(2)課堂習作;(3)課堂報告;(4)學期報告;(5)期中考試;(6)期末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Andersen, Margaret L. and Taylor, Howard F. 2010. Sociology: The Essentials. 6th Ed.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 費孝通,1947[1991],《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香港三聯書店授權台北唐山發行]。
3. 朱道凱 譯,2002,《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出版社。[Bauman, Zygmunt. 1990. Thinking Sociologically. Oxford: Polity Press.]
4.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 譯,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出版社。[Johnson, Alan. 1997. The Forest and the Tres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5. 林瑞穗 譯,2004,《社會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Craig Calhoun, Donald Light, and Suzanne Keller. 2001. Understanding Soci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6. 劉鶴群、房智慧 譯,2005,《社會學》第9版,臺北:麥格羅希爾。[Schaefer, Richard T. 2004. Sociology, Ni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7. 周業謙、周光淦 譯,1998,《社會學辭典》.臺北:貓頭鷹。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