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環境生物物理學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 |
開課學期 |
100-2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謝正義 |
課號 |
BSE5035 |
課程識別碼 |
622 U28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6,7(13:20~15:10)星期四5(12:20~13:10) |
上課地點 |
共102共102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48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2_622U2800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1. 簡介
1.1 何謂環境生物物理
1.2 生物表面的能量守衡
1.3 因次分析及單位
2. 輻射 (Radiation)
2.1 黑體輻射 (black body radiation)
2.2 史蒂芬-波茲曼定律 (The Stefan-Boltzman Law); Home work #1
2.3 環境輻射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3. 溫度
3.1 大氣及土壤溫度
3.2 溫度預測模式
3.3 熱度時間及生物發展 (Thermal time and Biological development); Home work #2
4. 水氣
4.1 水氣的飽和情形 (water vapor: saturation condition)
4.2 大氣的水氣變化; Home work #3
5. 生物體內的液態水 (Liquid water in organisms)
5.1 水含量及勢能 (water potential and content)
5.2 生物體內的水勢能
6. 風 (Wind)
6.1 大氣紊流特性
6.2 風場模擬及粗糙長度 (roughness length); Home work #4
7. 熱、水氣及二氧化碳傳輸
7.1 質能傳輸的歐姆定律
7.2 阻抗和傳導 (resistance and conductance)
8. 生態系的傳導度 (Conductance of biosphere)
8.1 分子擴散的傳導度
8.2 紊流擴散的傳導度
8.3 植物氣孔傳導度 (stomatal conductance); Home work #5
9. 植物和植物社群 (Plant and Plant Community)
9.1 葉片溫度
9.2 蒸發散
9.3 生態系光合作用模擬
9.4 植物氣孔導度控制
10. 動物與環境
10.1 動物與環境的熱、水分及二氧化碳交換
10.2 極端溫度與動物 (Wind chill and survival in cold and hot environments)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主要讓學生學習生物與環境的物理交互作用;介紹生物與環境間能量及物質之間的傳輸機制。這些知識也是用以了解生態系碳儲存功能,達成減碳目的所必需。 |
課程要求 |
作業
考試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 (second edition, 1998) by G.S. Campbell and J. M. Norman, Springer-Verlag, Inc., New York.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40% |
|
2. |
期中考 |
30% |
|
3. |
期末考 |
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