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自由選擇環境學習 Free- Choice Environmental Learning |
開課學期 |
110-1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劉奇璋 |
課號 |
Forest7064 |
課程識別碼 |
625 M264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木性 |
備註 |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4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101Forest7064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https://nol.ntu.edu.tw/nol/guest/index.php
本課程主要目的為幫助學生瞭解環境教育之另一種形式- 自由選擇學習,並結合學生已有之科學知識與背景,探討非制式場域中,個人的、社會文化的、物理性的因子如何影響學習者透過環境學習活動,在環境相關知識、態度、行動、行為產生之改變。透過論文研讀與討論,了解經典研究實例的精神、操作與研究方式與結果,整合學生對此領域的了解,進而發展學生個人研究計畫。 |
課程目標 |
熟悉自由選擇學習之精神與意義
熟悉自由選擇學習之經典文獻與研究
發展個人研究計畫
|
課程要求 |
課堂參與
大量閱讀
獨立思考
口語與寫作表達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2:00~16:00 每週三 10:00~12:00 |
參考書目 |
Falk, J. H., & Dierking, L. D. (2013). The museum experience revisited.Walnut Creek, CA: Left Coast Press.
Falk, J. H., & Dierking, L. D. (2010). The 95% solution: School is not where most Americans learn most of their science. American Scientist, 98, 486–493.
Falk, J. H., Dierking, L. D., & Adams, M. (2006). Living in a learning society: Museums and free choice learning. In S. J. Macdonald (Ed.),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useums (pp. 323–339).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Falk, J. H., & Dierking, L. D. (2002). Lessons without limit: How free-choice learning is transforming education. Lanham, MD: AltaMira Press.
許世璋、高思明合譯 (2006):《解說我們的襲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Freeman T. 原著,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
指定閱讀 |
教師自編教材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實作與報告(含書面及口頭報告) |
40% |
|
2. |
參與討論 |
60% |
每週指定閱讀心得分享與討論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Introduction |
第2週 |
|
FCL overview
|
第3週 |
|
學習理論(一) |
第4週 |
|
學習理論(二) |
第5週 |
|
學習理論(三) |
第6週 |
|
Contextual Model of Learning |
第7週 |
|
個人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一) |
第8週 |
|
個人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二) |
第9週 |
|
社會文化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一) |
第10週 |
|
社會文化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二) |
第11週 |
|
物理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一) |
第12週 |
|
物理因素對非制式環境學習的影響(二) |
第13週 |
|
非制式環境學習成效評估 |
第14週 |
|
非制式環境學習成效評估(續) |
第15週 |
|
非制式環境學習實例討論 |
第16週 |
|
非制式環境學習實例討論(續) |
第17週 |
|
分組期末展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