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環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開課學期 |
109-1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授課教師 |
劉奇璋 |
課號 |
Forest5041 |
課程識別碼 |
625 U196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1,2(8:10~10:00) |
上課地點 |
林五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4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1Forest504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理念,即幫助學生得到必須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期望未來能個別或集體行動,以解決現在和將來的環境問題,同時也幫助學生能夠將所具備的環境知識、技能和價值觀,透過教育的方式來影響別人。
為改善台灣環境教育過於重視知識與單項交流的偏差,本課程發展內容涵括--台灣自然生態之美、環境議題分析、自然體驗等面向。並透過課間及課後討論、期末團體計畫實做、結果呈現與書面報告撰寫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學習經驗與體會。
|
課程目標 |
學習環境教育理念,
整合科學知識與傳遞環境教育訊息之能力教育
透過實際操作,加深學生的學習經驗與體會
|
課程要求 |
課堂參與
團體合作
閱讀
思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08:00~12:00 |
參考書目 |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Routledg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400P.)
周儒, 張子超, 黃淑芬合譯(2003)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臺北市:五南。(David C. Engleson,Dennis H. Yockers)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國立編譯館主編,文海環境科學叢書 2,臺北市:明文。
|
指定閱讀 |
教師自編教材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
環境教育的由來與演進(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
第3週 |
|
環境教育與環境教育法 |
第4週 |
|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緒論與哲學理念 |
第5週 |
|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目標及分項目標 |
第6週 |
|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理論基礎 |
第7週 |
|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理論基礎(續) |
第8週 |
|
自由選擇學習 |
第9週 |
|
環境教育之不同面向: 環教機構環境教育分享(台北動物園) |
第10週 |
|
環境教育之不同面向: 環境教育NGO |
第11週 |
|
環境教育之不同面向: 保育教育推廣 |
第12週 |
|
自由選擇環境學習 |
第13週 |
|
期末展演(一) |
第14週 |
|
期末展演(二) |
第15週 |
|
期末展演(三) |
第16週 |
|
期末展演(四) |
第17週 |
|
討論、反應與回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