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臺灣的森林 Forest of Taiwan |
開課學期 |
108-1 |
授課對象 |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李靜峯 |
課號 |
Forest5051 |
課程識別碼 |
625 U206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與澤大衛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將以台灣的森林為例,介紹群聚生態學研究的實驗設計與實例。從觀察自然、資料結構、到初步的模擬分析,進而提出假說。假說提出之後會進一步地進行實驗設計,然後取樣,最後進行資料的分析和解讀。課程將於學期開始討論並選出一個和台灣森林有關的主題,並以學期中透過閱讀與初步的資料分析提出假說,進而至野外取樣以測試假說。 |
課程目標 |
利用現有的文獻和可得到的資料來研究台灣的森林、具備提出科學假說的能力、可依據資料和假說提出實驗設計、以及至野外取樣並判讀分析取樣所得到的資料的能力。 |
課程要求 |
1.具有小組討論與合作的意願和能力。
2.具備個人筆記型電腦以利資料之模擬和分析。
3.具備樹種辨識之能力或學習意願。
4.若無法參與野外之取樣,則本課程將不予計分。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08:00~10:00 |
參考書目 |
•陳玉峰 1998 台灣植被誌(一):總論及植被帶概論 前衛 台北 台灣
•黃威廉 1999 台灣植被 地景 台北 台灣
•C. Philip Wheater, James R. Bell & Penny A. Cook. 2011. Practical field ecology: a project guide. John Wiley & Sons Ltd, Oxford, UK
有用的聯結
http://www.davidzeleny.net/wiki/doku.php/codek:user_guide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50% |
|
2. |
期中報告 |
20% |
|
3. |
課堂討論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3 |
課程介紹與主題討論 |
第2週 |
3/02 |
機率與實驗設計 |
第3週 |
3/09 |
主題與文獻蒐集(一) |
第4週 |
3/16 |
主題與文獻蒐集(二) |
第5週 |
3/23 |
主題與文獻蒐集(三) |
第6週 |
3/30 |
資料的蒐集與彙整(一) |
第7週 |
4/06 |
資料的蒐集與彙整(二) |
第8週 |
4/13 |
資料的蒐集與彙整(三) |
第9週 |
4/20 |
期中報告 |
第10週 |
4/27 |
假說的形成 |
第11週 |
5/04 |
假說的測試(一) |
第12週 |
5/11 |
假說的測試(二) |
第13週 |
5/18 |
實驗設計與分析(一) |
第14週 |
5/25 |
實驗設計與分析(二) |
第15週 |
6/01 |
野外工作準備:標本辨識(一) |
第16週 |
6/08 |
野外工作準備:標本辨識(二) |
第17週 |
6/15 |
野外工作準備:裝備準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