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本地樹木 Discover Trees in Taiwan |
開課學期 |
106-1 |
授課對象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授課教師 |
李靜峯 |
課號 |
Forest5053 |
課程識別碼 |
625 U208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林五 |
備註 |
本課程之實習常需到野外進行,出野外之基本裝備、交通、食宿以及保險等花費需由學生自行負擔。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1Forest5053_Woody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將以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使彼此激盪出在缺乏花、果實和種子的情況下,在野外鑑定台灣的原生樹種的方式。每次課程確認當次需鑑定之目標科屬之後,前往標本館進一步調出同科屬之所有物種,以現有之葉片和枝條等特徵建立檢索表。課程將安排兩次野外採集,於野外採集時,利用建立好之檢索表,於現場應用,並找出不適用的檢索表及其面臨的問題,以尋求解決的進一步方法如加入樹幹和氣味等特徵進入檢索表之系統內。課程中除不斷地強調觀察和正確描述的重要性之外,亦將特別強調在觀察和描述之後,提出辨識某些類群物種的假說對物種的辦識有非常大的幫助。假說的建立除了先前的觀察和描述之外,所有文獻的對該物種的描述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亦即,需要廣泛地搜尋和閱讀關於某一特定物種的資訊。而本課程驗證假說之方式,則是再度回到標本館比對標本以鑑定樹種至種的層級。 |
課程目標 |
訓練學生利用新鮮之枝葉或乾燥後的標本判識並鑑定台灣的木本植物,並習慣以精確的描述對物種之判識建立科學系統。 |
課程要求 |
修課學生需自備放大鏡以對植物進行微觀。進標本館時,由於大部份的標本有塗毒,入館時需遵守安全要求(如配戴護目鏡、口罩及手套,並於出標本館時更換服裝等規範)。本學期將有兩次野外實習,均屬長程健行,修課學生需具備相關的體力與野外經驗。每次實習為期兩天,兩次實習均需出席;參與實習時必需加保意外險,野外所需之裝備、交通、食宿和保險等費用需由學生自行負擔。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0:00~12:00 |
參考書目 |
待補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野外實習 |
40% |
本課程野外實習僅一次,於寒假舉行,修課之學生必須參與野外實習,實習時間為:2018年2月6日至2月11日 |
2. |
課堂討論 |
30% |
|
3. |
植物判識秘笈 |
20% |
|
4. |
期末考 |
10% |
期末考於2017年2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點舉行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5 |
課程簡介 |
第3週 |
9/29 |
物種辨識與檢索 |
第5週 |
10/13 |
物種辨識與檢索 |
第10週 |
11/17 |
物種辨識與檢索 |
第12週 |
12/01 |
物種辨識與檢索 |
第15週 |
12/22 |
物種辨識與檢索 |
第16週 |
12/29 |
上午10點舉行期末考,考試地點另行通知。 |
第17週 |
2018/01/05 |
實習之行前會議 |
第22週 |
2018/02/06-2018/02/11 |
野外實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