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高級造園學
Advanc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景觀暨休憩組  
授課教師
陳惠美 
課號
HORT7009 
課程識別碼
628 M16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 
上課地點
造園L107 
備註
與林寶秀合開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HORT7009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 造園景觀的範疇:
(1)造園專業範疇:景觀涵構與涉及面向;景觀工作的專業與意義
(2)環境變遷與景觀發展:環境變遷趨勢分析;未來景觀演變之展望
2. 造園景觀的歷史與演變:
(1)東方造園演變:東方哲學思維及其造園景觀風格演變
(2)西方造園演變:西方哲學思維及其造園景觀風格演變
3. 使用者導向的造園景觀
(1) 使用者特性與需求:人類生命週期與發展,社會群體與生活
(2) 日常生活與城鄉景觀設計:生活品質與城鄉休閒、交通、購物、教育、醫療之景觀設計。
(3) 休憩觀光與景觀遊憩規劃:休閒、遊憩和觀光與鄉村地區、風景遊憩區、國家公園之景觀規劃。
4. 文化導向的造園景觀
(1) 文化景觀之價值:文化的意涵、文化景觀的價值。
(2) 文化空間營造與保存:文化空間規劃與設計、再利用與經營;歷史建物、古蹟與遺址保存。
5. 生態導向的造園景觀
(1) 生態系統與環境倫理:自然過程與人類活動之交互關係,以及環境倫理觀的演變。
(2) 景觀規劃與永續發展:基於永續發展與生態相關理論之景觀規劃理論與方法。
(3) 生態設計與生物多樣性:提升生物多樣性、降低環境衝擊之景觀設計。
6. 造園景觀經營與管理
(1) 經營管理內涵與思想:經營與管理的關係及其概念。
(2) 景觀之經營與管理:景觀規劃與經營管理計畫之發展與研擬。
7. 景觀規劃設計方法與變革:
(1)設計理論與學派
(2)景觀規劃設計方法與程序
 

課程目標
本課程為景觀休憩組碩士班必修課程,延續大學部造園學與景觀學之基礎課程,將造園景觀做更深化之分析與探討。本課程透過理論觀念導讀、學術文章閱讀、案例分析探討,讓同學以更宏觀的角度,深入瞭解過去古今中外文化涵構發展下之造園景觀脈絡;並從人類需求、生態特性、歷史價值三方面剖析景觀空間特質;同時藉由景觀資源經營管理以及設計理論和執行程序之探討,精進學生之實務執行能力;最後,剖析環境變遷與未來景觀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環境觀察、關懷、反思與應變之能力。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每週配合進教學度,閱讀老師指定參考書目之章節,以及隨堂發放之中、英文學術文章各一篇,上課討論。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個人平時表現 
30% 
個人課堂參與討論之上課表現。 
2. 
個人每週作業 
30% 
每位配合各週進度,預習授課教師所發之指定閱讀文章並繳交300字摘要;另外搜尋與該週議題相關之參考資料3篇,於當週上課星期二12:00上傳至CEIBA。 
3. 
分組專題報告 
40% 
每組2位同學,選擇一個造園景觀議題撰寫專題報告,並於期末上台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介紹;造園景觀的範疇 
第2週
  環境變遷與景觀發展【陳惠美老師】 
第3週
  造園景觀的歷史與演變(一):東方的造園思維與演變【陳惠美老師】 
第4週
  造園景觀的歷史與演變(二):西方的造園思維與演變【陳惠美老師】 
第5週
  使用者導向的造園景觀(一):使用者特性與需求【陳惠美老師】 
第6週
  使用者導向的造園景觀(二):日常休閒與城鄉景觀設計【陳惠美老師】 
第7週
  春假溫書 
第8週
  使用者導向的造園景觀(三):觀光旅遊與景觀遊憩規劃【陳惠美老師】 
第9週
  人文導向的造園景觀(一):人文意涵與文化景觀之價值【陳惠美老師】 
第10週
  人文導向的造園景觀(二):歷史建物、古蹟與遺址保存(林寶秀老師) 
第11週
  生態導向的造園景觀(一):生態系統與環境倫理(林寶秀老師) 
第12週
  生態導向的造園景觀(二):景觀規劃與永續發展(林寶秀老師) 
第13週
  生態導向的造園景觀(三):生態設計與生物多樣性(林寶秀老師) 
第14週
  造園景觀經營與管理(一):經營管理內涵與思想(林寶秀老師) 
第15週
  造園景觀經營與管理(二):景觀之經營與管理(林寶秀老師) 
第16週
  規劃設計方法之演進(林寶秀老師) 
第17週
  專題報告(一): 每組上台報告20分鐘;討論30分鐘(陳惠美、林寶秀老師) 
第18週
  專題報告(二): 每組上台報告20分鐘;討論30分鐘(陳惠美、林寶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