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鄉村研究專題 Rural Studies |
開課學期 |
109-1 |
授課對象 |
學程 人口學程 |
授課教師 |
陳玉華 |
課號 |
BICD8021 |
課程識別碼 |
630 D302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生傳520室 |
備註 |
[人口學程] 選修領域(四)遷移與空間。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4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旨在檢視台灣當代鄉村地區的變遷,並對此變遷提出多元、複雜的認識與解釋,對鄉村性以及當代鄉村社會變遷也提出進階的理解。對於台灣鄉村變遷的脈絡,本課程擬介紹不同的後現代地理學的觀點與分析,包括重構、文化、後現代與後結構、認同、景觀、擬仿、混雜性、展演等地理學,以期提供學生對於鄉村性相關之論述、文本、象徵、鄉村網絡與實踐能有更深入理解。本課程的設計,使學生能具備以下的能力: 1. 理解鄉村性、台灣鄉村變遷、鄉村重構的多重解釋。 2. 對鄉村人力和文化地理學知識與理解的易變、競爭本質,具有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3. 能批判地評估鄉村人力和文化地理學知識產製的不同取徑。 4. 能夠對鄉村社會的地方、自然與實踐的多樣性與相互連結性,進行批判性詮釋。 |
課程目標 |
課程主題: 1. 鄉村性與認同 2. 鄉村性、空間與文化:鄉村性理論、鄉村空間與想像、鄉村性與文化、文化迴路與消費 3. 鄉村性、經濟與重構:重構鄉村性、後福特鄉村性、商品化鄉村地方 4. 鄉村性與他者:「他者」的地理學、鄉村生活方式、鄉村性 5. 綠色資源、鄉村性與其展演:展演性、自然/文化的建構、非人文自然、地方的展演與共成 |
課程要求 |
上課出席、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Cloke P (ed) (2003). Country Visions. Harlow: Pearson. Cloke P and Little J (eds) (1997). Contested Countryside Cultures. London: Routledge. Cloke P and Phillips M (2006). Re-presenting Rural Culture. London: Arnold. Murdoch J, Lowe P, Ward N and Marsden T (2003). The Differentiated Countryside. London: Routledge. Woods M (2004). Rur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