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新媒介與社會專題
New Media and Society Seminar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許詩嫺 
課號
BICD7135 
課程識別碼
630 M28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生傳525室 
備註
總人數上限: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BICD713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新媒介科技的發展與演變,對於人們生活中所依賴的各類資訊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資訊的產製、接收、傳遞到資訊再製等。新媒介科技對資訊的影響進而衝擊並挑戰了社會各個層面,由鉅觀的社會結構、國與國間全球化的聯結傳播、中型的組織溝通與傳播,甚至於個體層面的人際互動與溝通等。本課程藉由各層面探討新科技對整體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各方挑戰,並了解社會組織與個人的回應。

本課程希望由閱讀、各國實例分析,與課堂的討論互動中,激發學生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新科技對社會和自身各樣顯而易見,以及不知不覺中造成的衝擊,並訓練反思自身如何自處於新的社會發展與社會關係中的能力。
 

課程目標
本課程鼓勵並重視學生課堂的參與和意見回饋,希望訓練學生除了能以批判的眼光去探討各議題,更嘗試以前瞻的角度,為自己以及社會,尋求不同的可能性與機會。每週的課堂作業將提供學生們運用所學習的概念,論點與實例,鼓勵其廣泛接觸不同的環境。因此,完整修習本課程的學生,將對於新媒介科技對生活個面向的影響性與挑戰,更具有觀察分析之能力,並能以各樣的案例和論據,來輔證其獨立思考的觀點。這些學習過程,除培養學生與國際接軌之能力,更希望能幫助學生思考現在及未來的立足點。 
課程要求
選修本課程的學生需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與討論,按時閱讀相關資料,並準時繳交所有的作業及報告。缺席三次未提出具體證明者,視同退選。期末研究計劃鼓勵團隊合作,但一團隊不得超過三人。本學期中需定時與授課教師討論研究主題及方向,一起討論、調整並發展學生之原創概念,並避免任何形式的抄襲。嚴禁從網路上直接剪貼或抄襲他人及同儕之作品,也禁止一稿多用,或未引用消息來源,否則該項作業以零分計算。若對於參考與抄襲之差異有疑議者,需主動與授課教師討論並查證。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各週英文期刊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介紹與討論(暫定如下)
新媒介科技概論 (何謂新媒介科技?新科技與社會的關係:社會決定論或科技決定論;新媒介文化的特質; Web 2.0; 參與式文化與數位匯流) 
第2週
2/28  228假 
第3週
3/07  新媒介與資訊經濟 (介紹基本經濟概念如供需,市場,消費,產製,成本與利潤等.探討新媒體對市場結構和競爭的衝擊.新的資訊產業形態.目光經濟 (Attention economy) 
第4週
3/14  新媒介與新聞產業前景(新科技與資訊過剩等對傳統主要資訊產製者的衝擊與挑戰;利基新聞學;跨國比較研究)及資訊產製(記者,消息來源,與閱聽眾角色的轉變與模糊;流動新聞學;背包新聞學;個人新聞資訊消費) 
第5週
3/21  新媒介與資訊經濟產業 (長尾理論;免費理論;Disruptive technology) 
第6週
3/28  新媒介與社會網絡及社會資本  
第7週
4/04  Spring Break 
第8週
4/11  新媒介與社群網站 
第9週
4/18  Mid-Term Presentation 
第10週
4/25  大數據 (Big data)及行動通訊 
第11週
5/02  新媒介與公共領域 (公共領域概念的轉變;審議式民主或兩極化;網絡言論與沈默的螺旋) 
第12週
5/09  新媒介與全球化傳播(跨國平台; 社群網站與社會運動) 
第13週
5/16  新媒介教育與媒介素養 (數位落差,城鄉差距;遠距教學;創意學習) 
第14週
5/23  新媒介與隱私 (個人隱私的顧慮與管理; 新科技的利弊與個人抉擇) 
第15週
5/30  Vacation 
第16週
6/06  Final Presentation 
第17週
6/13  Final Presentation 
第18週
6/20  Final Paper D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