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精神疾病與精神病理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Psychopathology |
開課學期 |
100-1 |
授課對象 |
學程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程 |
授課教師 |
胡海國 |
課號 |
EPM7145 |
課程識別碼 |
849 M04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地點於精神部601。 總人數上限:3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精神病理學是精神醫療之基礎,是掌握精神疾病病理機轉之方法。人活在活生生的世界,腦之精神功能是應對活生生世界之工具。精神障礙呈現腦力不足以應付動態生活之要求。此課程是要引導學生瞭解“精神是腦之功能”,“精神是應對動態生活,產生心理功能之工具”,“心理調適成功,才能建構豐富自我”等三層面的精神健康內涵,也要引導學生掌握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理生理與病理心理兩類機轉。 |
課程目標 |
(1)掌握以“人”為基礎的精神病理與精神健康之演進理論模式。
(2)瞭解精神病理狀態之評估方法與精神疾病之診斷原理。
(3)掌握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機轉,包含不同層面之神經生物學病理,亦即涵蓋特定基因病理、基因體病理、神經解剖、神經化學、神經生理與神經心理等五個層次。
(4)瞭解精神疾病的心理病理機轉,包含心理與社會、文化因素在個體發展過程中,與病理生理機轉互動,而產生之病理性心理結構與功能表現。
(5)瞭解流行病學在精神病理學(含遺傳流行病學、社區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在生理病理與心理病理上之應用。 |
課程要求 |
(1)學期中要做一至兩次報告。
(2)熱心參與上課之討論。
(3)上課前要熟讀參考教材。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胡海國、林信男編譯:ICD-10 精神與行為障礙之分類與臨床描述 (健康世界)。
(2) 胡海國編著:精神醫學診斷手冊,第二版 (健康世界)。
(3) 胡海國、林信男編著:生物精神醫學 (健康世界)。
(4) 精神健康基金會編,靠岸:尋找台灣人精神健康座標。台北:精神健康基金會,2002;頁23-58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