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區健康營造 Community Health Development |
開課學期 |
108-2 |
授課對象 |
公共衛生學院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陳端容 |
課號 |
HBCS7016 |
課程識別碼 |
850 M017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教室:公衛601B教室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4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82HBCS7016_Com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社區健康營造泛指透過以與居民合作,促進居民互助合作的模式,增進居民對社區的情感連結,運用社區組織、社區居民資源與居民團體,達到共同推動社區營造與身心健康促進計畫的目標。本課程擬透過1) 介紹社區健康的理論、概念與方法; 2)社區健康實務評析;3)社區組織參訪;4)擬定社區健康促進方案計劃/評估書等四個部分進行。課程進行方式為2小時演講,1小時小組討論。 |
課程目標 |
培養學生認識社區營造與發展的理論與工具,培養學生進行社區診斷、掌握社區內正式及非正式的組織互動,社區資源,以及多元網絡關係。修習本課程之後,學生能:
1. 熟悉社區營造與社區健康之相關理論、概念與方法。
2. 掌握社區治理實務及與社區組織的多元運作模式。
3. 發展與提升對不同類型的社區環境及多元文化群體(elders, minority, drug users, people with mental problem)之健康照護需求的敏感度。
4. 理解如何進行社區健康促進方案的規劃與執行,提升同學對「社區健康促進案」方案的規劃與評析能力。
|
課程要求 |
課前閱讀、文獻導讀、小組討論、社區組織參訪心得、社區健康方案計劃 (以小組進行)。**學期中請假不得超過3次以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14:20~17:00 |
指定閱讀 |
McKenzie, J., Pinger, R., & Kotecki, J.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and Public Health.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代碼:CP)
《當代社區工作:計劃與發展實務》,李易駿(5th),雙葉書廊,2017。
《社區組織理論與實務技巧》,姚瀛志。2012。
其他指定文獻。
|
參考書目 |
南機拌飯
https://www.facebook.com/NanjiRice/
全民社造行動計畫
http://www.taiwan4718.tw/index.php
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 the California Endowment
http://www.calendow.org/places/
南萬華的相關網路資源:
1. 駐地工作室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ongyuan154
2. 想了解老台北,你一定要跟我一樣慢慢在南萬華的巷弄間散個步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87085/
3. 南萬華的日常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5%8D%97%E8%90%AC%E8%8F%AF%E7%9A%84%E6%97%A5%E5%B8
%B8-1631634697078027/?fref=ts
4. 萬華協力聯盟: 由立心基金會主辦,串聯萬華區社福資源的聯盟
http://haleluya.cc/web/wh108/index
5.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輔大的社工所同學在萬華持續進行社區工作的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twcpsw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社區健康營造提案構想書(小組進行) |
10% |
|
2. |
每週小組討論及出席(小組分享,個人一頁心得) |
30% |
|
3. |
文獻導讀(小組分享,一頁個人心得) |
20% |
|
4. |
社區健康營造提案(小組分享,小組繳交) |
30% |
|
5. |
社區參訪心得 |
1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3/03 |
社區與健康促進
CH 第1章 |
第2週 |
3/10 |
社區組織關係與社區治理架構
CH 第2章
廖俊松(2017),「發展社區導向之公共服務整合模式」 |
第3週 |
3/17 |
社區健康促進方案(community-centered approach)的實務與倫理
Naidoo, J., and J. Wills. Found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4th. (2016).第10章 “Strengthen community action.”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5th (2015). 第15章,“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community engagement,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building”.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Community Building for Health and Welfare, 3rd (2012). 第7章, “Ethical Issues in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
第4週 |
3/24 |
社區需求評估與方案設計
健促理論與實務 第10、12章
CH 第5章 |
第5週 |
3/31 |
小組文獻報告(1) |
第6週 |
4/07 |
社區發展的設計思維(馬克思工作室):外賓演講 |
第7週 |
4/14 |
社區參與及賦權怎麼做?(2) 社區志工與時間銀行方案(外賓演講) |
第8週 |
4/21 |
社區參與及賦權怎麼做?(1)
《社區組織理論與實務技巧》6-7章 |
第9週 |
4/28 |
期中報告(提出一個社區健康促進主題的構想書,TBA) |
第10週 |
5/05 |
學校健康促進
CH 第16章 |
第11週 |
5/12 |
職場健康促進
CH 第5章 |
第12週 |
5/19 |
鄰里及長者健康促進
CH 第9章 |
第13週 |
5/26 |
小組文獻報告(2) |
第14週 |
6/02 |
參訪北投健康中心 |
第15週 |
6/09 |
社區與在宅醫療(如何讓社區有協同照顧的能力) |
第16週 |
6/16 |
期末計劃書(口頭報告) |
第17週 |
6/23 |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與資料收集 |
第18週 |
6/30 |
繳交學期期末修正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