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生活中的電波 Radio Waves in Our Life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鄭宇翔 |
課號 |
EE3042 |
課程識別碼 |
901 3399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電二145 |
備註 |
通識領域分類:7.物質科學。。A7:物質科學 總人數上限:5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有許許多多的應用,但是因?大部分的電磁波頻率人眼無法看見,所以往往沒有查覺到電磁波的存在,不清楚其工作原理,也容易產生誤解。本課程會先闡述發現電磁波的歷史,簡介電磁波的簡單數學模型(科普程度),接著介紹電波(Radio waves)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應用,最後說明電波的安全疑慮。本課程不重視公式推導,也不包含艱深理論,而是淺白說明生活中電波應用的實際例子,希望同學能了解有哪些常見的應用跟電波有關,能稍微理解工作原理,進而理解電波之美,不至於陌生與恐慌。本課程不要求同學具有理工科系背景,但需要對電波有興趣。
想加簽的同學請在2022/9/4前填寫表單https://forms.gle/wUECrvyogZdRA4P39,說明想加簽的原因,我們會從中挑選並於2022/9/5寄發授權碼。加簽名額有限,未收到授權碼請勿來信詢問。 |
課程目標 |
了解電波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應用,例如:微波爐能夠加熱那些食物呢?汽車測速照相的原理?手機如何進行無線通訊?廣播能傳多遠的距離?GPS定位是怎麼做到的?悠遊卡裡面有什麼呢?ETC是什麼?電視訊號從哪裡來?如何跟衛星或太空站溝通?如何觀測宇宙中的電波?電磁波安全嗎? |
課程要求 |
本門課要求每週出席及寫作業,會有一次考試,期末會進行分組報告,詳見評量方式。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井上伸雄「圖解電波與光的基礎和運用」,台灣東販,2019。
2. Kimberly Arcand and Megan Watzke, “Light: The Visible Spectrum and Beyond,” Black Dog & Leventhal, 2015.
3. Bob Berman, “Zapped: From Infrared to X-rays, the Curious History of Invisible Light,”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7.
4. 林基興「電磁恐慌」,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8。
5. 廖彥朋「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2016。 |
指定閱讀 |
課程投影片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30% |
每週一次 |
2. |
考試 |
20% |
範圍為所有講授過的主題 |
3. |
專題報告 |
30% |
三人一組,挑選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了解,需上台口頭報告並繳交書面報告 |
4. |
出席 |
20% |
每週點名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6 |
電磁學與電磁波 |
第2週 |
9/13 |
微波電路與天線 |
第3週 |
9/20 |
微波爐 |
第4週 |
9/27 |
無線電與廣播 |
第5週 |
10/4 |
手機通訊、無線網路與藍牙 |
第6週 |
10/11 |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與無線傳能 |
第7週 |
10/18 |
雷達 |
第8週 |
10/25 |
全球定位系統 |
第9週 |
11/1 |
電波望遠鏡 |
第10週 |
11/8 |
核磁共振造影 |
第11週 |
11/15 |
校慶停課 |
第12週 |
11/22 |
電磁波的安全疑慮 |
第13週 |
11/29 |
太赫茲技術與應用 |
第14週 |
12/6 |
同學專題報告 |
第15週 |
12/13 |
同學專題報告 |
第16週 |
12/20 |
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