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數位人文專題 Independent study of Digital Humanities |
開課學期 |
110-2 |
授課對象 |
電機資訊學院 資訊工程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項 潔 |
課號 |
CSIE7651 |
課程識別碼 |
922 U453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資107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102CSIE765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課 程:數位人文專題研究
教 師:項潔 教授
講 師:杜協昌博士;洪一梅博士;曹德啟博士
「數位人文」是一個充份跨領域的概念,本學期將以「臺灣史學研究–臺灣史料」及「數位科技應用」的交融為核心內涵,構想一個整合數位資源、數位工具與數位服務的學術研究平台,以專案開發的形式進行研修課程規劃。專案主題為「臺灣史料數位人文研究平台」,課程進行為技術性實作,內容含括以下面向:
(一)互動導向平臺架構
1.一站式服務 one-stop services
2.簡易工作流程 simple work flow
(二)臺灣史料脈絡分析系統
1.分離式資料保存
2.整合檢索
(三)資源開放的彙整與轉鍵
1.資料格式標準化
2.資料傳遞功能部件
(四)個人化服務
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
本課程目標是讓修課學生透過參與此專案主題的研發,學習數位人文領域中多元面向的專業,包含理論的、概念的、技術的及人文的,同時也對專案的管理、研究成果的推進、團隊工作的溝通協調、以及研發成果的展示發表都能有所接觸與學習。
|
課程目標 |
1.學習數位人文專案的研發,含知識與專案管理;
2.學習臺灣史料的跨系統整合,含概念與技術;
3.學習開放資源架構,含標準、功能部件及運行程序;
4.學習系統化與個人化資訊服務相關,含理論與概念及技術實踐。
|
課程要求 |
(一) 作業說明:
1. 第四週開始技術性的實作研修,並於此後每週皆有研修進度報告與討論。
2. 期中報告:視修課人數,或分組或個人,期中為第一次研修成果的體檢與評估,主要為研發項目分工與初期檢視,含口頭與簡報。
3. 期末報告:為本學期研修成果的總體檢,及實作成果整合展示。各組或個人的部份,含口頭與書面技術報告。整合展示的部份,由所有修課同學共同策劃,並於最後一週,以研發產品展示的形式向受邀的專家學者報告,報告時間為一小時,專家問答一小時。
(二) 計分方式:10%課堂成績;30%期中成績;40期末成績;20%整合展示。
(三) 加簽須知:未能於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完成選課,欲加簽本課程的同學,請於02/24前,將個人姓名、科系,以及年級,以EMAIL寄到docusky.contact@gmail.com信箱,由授課教師決定是否接受加簽。獲教師同意者,將以EMAIL告知加選編號。欲加簽的同學,也請務必於首週即開始參與課程。
(四) 防疫措施
1. 開學後加選事宜請參照(三)
2. 本課程採實體上課,所有防疫措施依學校相關規定執行與調整。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http://www.digital.ntu.edu.tw/
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 https://docusky.org.tw/ |
參考書目 |
2007 Szu-Pei Chen, Jieh Hsiang, Hsieh-Chang Tu, Micha Wu.On Building a Full-Text Digital Librar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CADL 2007: 49-60.
2011 項潔、涂豐恩,〈導論——什麼是數位人文〉 ,收於項潔編,《 從保存到創造:開啟數位人文研究 》(臺北:國立臺
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9-28。
2011 項潔、翁稷安,〈導論——關於數位人文的思考:理論與方法〉,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基礎與想像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9-18。
2011 涂豐恩等人,〈當資訊科技碰到史料: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中的未解問題〉,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
野:基礎與想像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21-44。
2011 金觀濤,〈數位人文研究的理論基礎〉,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基礎與想像 》(臺北:國立臺灣
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45-62。
2011 陳詩沛等人,〈《明清臺灣行政檔案》引用關係之重構〉,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基礎與想像 》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85-116。
2011 謝育平,〈同位詞夾子:主題式分類詞庫萃取演算法〉,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基礎與想像 》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頁133-164。
2011 項潔、翁稷安,〈數位人文和歷史研究〉,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2011),頁11-20。
2012 項潔、翁稷安,〈多重脈絡--數位檔案之問題與挑戰〉,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要義:尋找類型與軌跡 》(臺
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頁25-59。
2012 項潔、翁稷安,〈導論——數位人文的變與不變〉 ,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要義:尋找類型與軌跡 》(臺北:國立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頁9-21。
2012 J. Hsiang, S.P. Chen, H.I. Ho, H.C. Tu, "Discovering Relationships from Imperial Court
Documents of Qing Dynas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Computing,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Vol.6, No.1-2, pp22-41, March 2012.
2013 Shih-Pei Chen, Yu-Ming Huang, Jieh Hsiang, Hsieh-Chang Tu, Hou Ieong Ho, Ping-Yen Chen.
“Discovering land transaction relations from land deeds of Taiwan”, Literary & Linguistic
Computing, Vol.28, No.2, pp.257-270, June 2013.
2014 王汎森,〈數位人文學之可能性與限制: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頁25-38。
2014 杜協昌,〈利用文本採礦探討《紅樓夢》的後40回作者爭議〉,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臺北:國
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頁93-120。
2014 彭維謙等人,〈自動擷取中文典籍中人名之嘗試〉,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2014),頁139-166。
2014 項潔、陳麗華,〈數位人文:學科對話與融合的新領域〉,收於項潔編,《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臺北:國立臺
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頁9-24。
2014 項潔〈數位資源對於歷史學研究的意義:一個數位人文研究者的觀察〉,《國史研究通訊》,2014年,頁4-9。
2015 項潔等人,〈數位人文視野下的知識分類觀察:兩部官修類書的比較分析〉,《東亞觀念史集刊》,9 ,2015,頁
229、231、233-286。
2016 翁稷安,〈數位人文: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收於項潔編,《數位人文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臺北:國立臺
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頁11-22。
2016 杜協昌,〈半自動詞彙擷取:簡化的詞夾子方法以及其JavaScript元件的開發與應用〉,收於項潔編,《數位人文在
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頁171-206。
2018 杜協昌,〈DocuSky:個人文字資料庫的建構與分析平臺〉,《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2 ,2018,頁71-90。
2019 胡其瑞、杜協昌、陳琤,〈數位文本詮釋資料的加值與應用-以DocuSky詮釋資料整合建庫工具為例〉,《數位典藏
與數位人文》,4,2019,頁71-107。
2019 項潔、洪一梅,〈新世紀數位與人文的研究取徑-「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簡介〉,《漢學研究通訊》,
38.2,2019,頁32-38。
2020 洪一梅、曹德啟,〈從DocuSky談Metadata在數位人文研究中的設計與運用:以佛教石刻題記為範例材料〉,《數位
典藏與數位人文》,5,2020,頁117-153。
2020 胡其瑞,〈數位人文視野下的華人宗教研究:以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臺為例〉,《華人宗教研究》,16,
2020,頁137-168。
2020 胡其瑞,〈DocuSky與民間故事型態分析〉,《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6,2020,頁37-67。
2020 項潔、洪一梅,〈數字人文取徑下的淡新檔案重整与分析(上)〉,《檔案學通訊》,6,2020,頁4-13。
2020 Tu, H., Hsiang, J., Hung, I., & Hu, C. (2020). DocuSky, A Personal Digital Humanities Platform
for Scholars.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 4(2), 564-580. doi:10.1017/jch.2020.28
2021 項潔、洪一梅,〈數字人文取徑下的淡新檔案重整与分析(下)〉,《檔案學通訊》,1,2021,頁44-48。
2021 項潔、胡其瑞,〈历史文本的词汇标记及其应用〉,《數字人文研究》,1.1,2021,頁48-64。
2020 杜協昌–一個數位人文內容研究的文本擷詞工具–2020國際漢學數位人文科技學術研討會(未出版)
2021 杜協昌–DocuSky的二元關聯視覺化呈現工具–DADH2021(未出版)
2021 杜協昌–DocuSky的二元關聯視覺化呈現工具長摘–DADH2021(未出版)
2021 杜協昌–DocuSky的二元關聯視覺化呈現工具摘要–DADH2021(未出版)
2018 林農堯。「文本地理資訊系統與運用」。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2018。<
https://hdl.handle.net/11296/935vv3>
2020 李旭恩。「介接維基文庫及DocuSky的文本加值工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2020。
<https://hdl.handle.net/11296/5s2893>。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表現 |
10% |
|
2. |
期中報告 |
30% |
|
3. |
期末報告 |
40% |
|
4. |
整合展示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7 |
課綱說明
「臺灣史料數位人文平台」構想與概念
https://youtu.be/YvmFZIMs_Ks |
第2週 |
2/24 |
從脈絡分析系統到DocuSky平臺:實作烏腳病案例
隨堂作業一
https://youtu.be/rTW2BtC3ORc
|
第3週 |
3/03 |
現況評析:臺灣史料脈絡分析系統 |
第4週 |
3/10 |
現況評析:開放資源(Open Data) |
第5週 |
3/17 |
現況評析: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 |
第6週 |
3/24 |
繳交隨堂作業一(口頭報告:5分鐘)
口頭報告一
研發項目與團隊分工
|
第7週 |
3/31 |
口頭報告二 |
第8週 |
4/07 |
DocuSky工具開發的設計思路/賴思頻
Wiki2DocuXML一些設計與技術上的經驗分享/李旭恩 |
第9週 |
4/14 |
研發專案討論:研發項目資料蒐集與開發資源評析
研發專案討論:研發項目預期目標成果及進程規劃
|
第10週 |
4/21 |
(課程暫停一週,學生自主學習) |
第11週 |
4/28 |
第一次項目統整討論 |
第12週 |
5/05 |
項目進度報告與檢討 |
第13週 |
5/12 |
項目進度報告與檢討 |
第14週 |
5/19 |
第二次項目統整討論 |
第15週 |
5/26 |
專案統合 |
第16週 |
6/02 |
專案統合試報告 |
第17週 |
6/09 |
專案發表會 |
第18週 |
6/16 |
補充教學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