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生醫電子技術與臨床見習 Biomed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郭柏齡 |
課號 |
BEBI5004 |
課程識別碼 |
945 U294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明達303 |
備註 |
與孫維仁、邱銘章、黃俊升、周迺寬、成佳憲、吳文超、蕭浩明、劉子銘、李百祺、宋孔彬合開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BEBI5004_BETO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促進健康照護與疾病診斷治療的生醫電子科技產業,已然成為國家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全球市場的焦點。本所擁有橫跨電子科技與醫學專業領域的雄厚師資,為培育下一代生醫電子產業的頂尖人才,計畫提出結合電資學院和醫學院知識,並透過臨床見習將理論與現實結合之課程。課程將以醫療電子器材科技的人才培育為使命,整合校園既有課程與教學資源,為可商業化的醫療器材技術育苗。課程的執行運作,將由本所師資以及邀請師資,講解疾病診斷及治療的基礎知識,辨認關鍵問題,介紹相關儀器的操作原理,使學員融入不同科部的醫療情境,同時了解先進的診斷與治療技術,認識最新的醫療發展潮流。每學期修課人數預定20人,課程將區分為基礎知識介紹,以及臨床見習兩大部份。我們希望學生修課後,能更加了解生醫電子技術的思考模式與設計環節,熟悉與臨床需求者之互動程序,體會生醫電子產品自臨床需求至實用化的模式。 |
課程目標 |
1. 培育具有跨領域視野,熟悉生醫電子技術運用,以及產品研創精神的生醫電子科技人才。
2. 促進自發掘臨床需求,結合相關電子技術,到產品實用化的產學生態系統之建構。
|
課程要求 |
預修科目:生醫工程概論、生理學
出席及作業20%;期中考試30%;期末報告30%;
學生將以五人為一小組,於學期後半段安排於醫院見習,並於每次見習後一週內繳交A4兩頁以上之見習心得報告(分數2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一 08:30~09:30 |
參考書目 |
教科書: 上課講義
參考書目: 上課講義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2/24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03/03 |
先進診斷技術−核磁共振影像(吳文超) |
第3週 |
03/10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放射線治療(成佳憲)上課地點【臺大醫院西址(舊院區)檢驗大樓B1 放射腫瘤科會議室】
|
第4週 |
03/17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心臟外科(周迺寬)
|
第5週 |
03/24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麻醉科(孫維仁)
|
第6週 |
03/31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復健科(郭柏齡) |
第7週 |
04/07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腸胃內科(賴祐平)
|
第9週 |
04/21 |
期中考 |
第10週 |
04/28 |
先進診斷技術−內視鏡(宋孔彬) |
第11週 |
05/05 |
先進診斷技術−超音波(李百祺) |
第12週 |
05/12 |
臨床見習(神經內科) |
第13週 |
05/17 |
臨床見習(心臟外科) |
第14週 |
05/19 |
臨床見習(麻醉科) |
第15週 |
05/26 |
臨床見習(內視鏡) |
第16週 |
06/02 |
臨床見習(超音波) |
第17週 |
06/09 |
臨床見習(心導管) |
第18週 |
06/16 |
期末報告 |
第19週 |
06/23 |
期末考 |
第7-2週 |
04/8 |
疾病之診斷治療與照護−神經內科(邱銘章)下午上課13:30 - 15:30 在臨床醫學大樓 15F 神經科圖書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