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法律資料分析專題二 Seminar on Legal Analytics (Ⅱ) |
開課學期 |
110-2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
課號 |
LAW7138 |
課程識別碼 |
A21 M363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教室:霖研一1501. 總人數上限:16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隨著硬體、機器學習演算法、自然語言處理、資料科學(data science)的進展,使大量法律文本的分析成為可能 ,形成「法律資料分析」學(legal analytics)。藉由資料的挖掘,獲致關於法律人(如律師和法官)、法律組織(如法院)、或特定法律主題方面原先未知的知識(insight)。
本課程是107-1「身分法專題研究」的延伸(進階),將透過專題的方式,讓同學實踐法律資料分析,包括:連結法律文本至法律論理的計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 of legal reasoning)、預測案件結果,以及用法律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結果。
具體言之,同學將共同參與「外籍配偶在離婚相關事件接受法律扶助之實證分析」專題,使用法院公開之裁判書資料,結合法律扶助基金會之資料,探討在離婚相關的各種問題例如:贍養費、損害賠償、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子女親權酌定、子女扶養費、子女會面交往之中,當夫妻之一方為外籍配偶並接受法律扶助之情形,與一般未獲法律扶助之外籍配偶相較,是否能獲得有利的訴訟結果。或者夫妻之一方為外籍配偶並接受法律扶助之情形,與夫妻均為本國籍並接受法律扶助之情形,在訴訟結果上是否有所差異。此外,亦將分析外籍配偶獲得法律扶助者,是否有城鄉、學歷、原國籍等差異,以明暸潛在需要法律扶助之對象何在。 |
課程目標 |
幫助同學使用資料分析工具,以及從法律相關資料(含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之資料)中,發掘並解決問題之能力。 |
課程要求 |
修習者須具備基本的程式語言能力,以及對法學專業知識。故本課程初選階段不開放,欲修習者請與教師個別面談,取得加簽授權碼後始得選課。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李仁鐘、李秋緣(2017), R語言資料分析:從機器學習、資料探勘、文字探勘到巨量資料分析 [第二 版],臺北:博碩。 2.程立民,王信文(2015),在臺女性外籍配偶之婚姻家庭權益保障調查與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52期,頁 233-245。 3. 施慧玲、陳竹上(2011),論婚姻移民家庭權之平等保障--全球法本土化的考察與反思,月旦法學雜 誌,189期,頁22-37。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