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會國與社會安全制度專題研究二 Seminar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State (Ⅱ)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
課號 |
LAW7150 |
課程識別碼 |
A21 M367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教室:霖研五1702。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社會國是如何形成的?歷史背景、政黨政治與法律制度】
在國內公法與社會法文獻中,對於社會國原則的規範效力、憲法釋義以及透過哪些社會安全制度相關法律加以落實,已累積不少文獻。不過究其實際,社會國原則或福利國家理論對台灣而言仍是舶來品,法學上的論理基礎與法律釋義大多自德國基本法之理論與實務嫁接而來,社會政策學者則大多具備英國或美國的留學背景。而無論哪一種學術訓練,對於台灣社會究竟能夠支持何種程度的社會國原則,台灣社會希望多一點市場還是多一點社會互助,著墨甚少。
此種法學移植帶來幾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現象:首先,社會國原則既然賦予政治部門廣泛的立法裁量與行政裁量,那麼社會國原則又如何發揮規範效力?反過來說,當立法者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有各種不同的政策選擇,是否任何制度選擇都是合憲的?而作為選民,我們有辦法說出國民黨、民進黨、台聯、民眾黨、時代力量等這些政黨對於社會安全制度主張的基本差異何在?又如何評價曾經參與過第八屆立委選舉的「健保免費聯盟」?更根本的問題是,台灣的政黨是否曾提出立場清晰、前後一貫的社會政策主張?由於社會國原則及相關社會安全制度在台灣缺乏自身形成的歷史背景,也非政黨競爭的重點,因此面對上述問題時,社會大眾普遍缺乏向左走或向右走的思考座標(或者,不自覺地向右轉)。
本學期擬透過文獻導讀,就國內法律學者所借鏡的德國社會國原則,以及社會政策領域推崇的瑞典社會民主體制作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這些國家基於哪些歷史、文化、社經背景而形成福利國家,左派、右派政黨的社會政策偏好有何不同,這些歷史背景、文化因素與政治制度如何形塑各該國家的法律制度、是否也影響其法律之解釋與適用。本課程希望藉此能夠我們更加了解我們所借鏡的外國法或外國制度其所植基的歷史背景與價值立場為何,反思台灣社會建構社會福利國家的基礎與何在,進而使我們進行憲法解釋、法律適用與政策選擇時,能就價值選擇作更深入的辯論,而不是作「價值盲」的移植與嫁接。 |
課程目標 |
議題架構
本次專題環繞在以下問題意識
社會國原則:法釋義的重要性與法釋義的侷限性
社會國原則及相關憲法規範的規範效力
社會國原則與平等原則
德國法與美國法的論證路徑
比較研究視野下的福利國,對社會國原則內涵的理解和詮釋有何影響?
民主原則、法治國原則與社會國原則
廣大立法形成空間的界限在哪裡?怎樣的立法有可能牴觸社會國原則?
誰來形成立法政策?民主制度、政黨政治、民間組織、價值立場
德國基本法社會國原則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背景
19世紀史坦恩「社會國王」的思想(sozialer König)
統一的德意志帝國:開啟世界先河的社會保險制度
威瑪憲法及威瑪共和時期的實踐
1949年戰後基本法的社會國原則
當社會國原則與性別議題相遇時
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給付請求權裡的性別圖像
性別與公共化/市場化
如何論述、分析社會安全制度裡的性別平等問題
當社會國原則與身心障礙議題相遇時
身心障礙議題就只是社會國原則的議題嗎?
如何評價優惠性差別待遇(平權措施)?
用平等原則或社會國原則來切入身心障礙議題,會有什麼不同?
我們「容許」多少程度的基本權第三人效力?
歷經多次殖民統治、尚在尋找自身定位,同時多方繼受西方法制的台灣,如何追溯、建構自己的社會國原則?
清治時期的福利事業
日治時期的公共衛生與社會福利:國家角色的出現
戰後至解嚴前後
1990年迄今
台灣的社會立法看得出其站在何種價值嗎? |
課程要求 |
一、修課同學應全程積極參與討論,如需請假,請務必事前徵得授課教師同意。出席狀況為學期成績重要評量依據。
二、導讀:導讀同學須於當週週一中午12:00以前將導讀檔案上傳,格式不限。
1. 第2週中文文獻每位修課同學必須事前閱讀,上課時由授課教師提問、討論,帶出本專題之問題意識。
2. 第3週中文文獻由同學進行導讀,須將兩篇文獻作綜合導讀,試著以本專題之問題意識提問,並與同學討論。
3. 其餘各週中文文獻由授課教師導讀、提問。英文文獻導讀除介紹該篇文章重點外,也請連結該篇文章與先前導讀文獻的關連性,並請嘗試與一般大家所知之法律問題、法學釋義做連結。
三、學期報告:視修課人數,個人或二人一組撰寫一份報告。報告人請於報告前週六中午前、評論人請於當週週一中午前上傳檔案。報告最終修正版請於1/22(五)中午前上傳。
四、學期成績評量:依學期報告、導讀、課程出席與討論參與情形綜合評量。
學期報告議題,可組合本學期導讀中所討論過的幾個不同面向,擇定題目撰寫,議題不限於台灣,亦可針對其他國家社會法議題加以分析。報告篇幅約15000字左右,請援引外文文獻,並應有法律面向的分析。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請來信約定 |
參考書目 |
其他參考文獻
(一)福利國家
史坦恩(Lorenz von Stein)著,張道義譯注(2008),國家學體系:社會理論
(System der Staatswissenschaft II: Die Gesellschaftslehre),台北:聯經
史坦恩(Lorenz von Stein)著,張道義譯注(2019),社會的概念及其變動法則,台
北:聯經
Jörg Thieme著,吳妙善譯(1992),西德經濟奇蹟背後:社會福利市場經濟解讀,台
北:元照
Franz-Xaver Kaufmann著,施世駿譯(2002),德國福利國家的挑戰,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
Franz-Xaver Kaufmann著,施世駿譯(2006),比較福利國家:國際比較中的德國社會
國, 臺北:巨流出版公司
Anthony Giddens著,李惠斌、楊雪冬譯(2000),超越左派右派Beyond Left and
Right: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台北:聯經
Ingvar Carlsson, Anne-Marie Lindgren著,蔡培元譯,社會民主是什麼:瑞典的實
踐與挑戰
(二)法學
Michael Stolleis著,王韻茹、李君韜譯(2016),德意志公法史導論Öffentliches
Recht in Deutschland: Eine Einführung in seine Geschichte,元照
Michael Stolleis著,王韻茹譯(2012),德意志公法史(卷三)Geschichte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in Deutschland, Dritter Band 1914-1945,元照
第六章 行政法學與行政法
孫迺翊(2016年09月)。揮別俾斯麥模式社會保險制度?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幾則判決
評析德國近二十年健保制度改革方向。歐美研究,46(3),373-442。
(三)社會問題、社會政策
Danny Pieters (2018), Navigation Social Security Options, Springer
林宗弘等(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灣勞工陣線
Philippe Van Parijs, Yannick Vanderborght著,許瑞宋譯(2017),基本收入:
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基本方案Basic Income: A Radical Proposal for a free
Society and a sane Economy,衛城
Oliver Nachtwey (2013), Market Social Democrac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D up to 2007, German Politics, 22:3, 235-252.
Peter Floda & Arnold J. Heidenheimer (ed.) (2017),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https://www.taylorfrancis.com/books/e/9781351304924
Chapter 10: Harold L. Wilensky, Leftism, Catholicism, and Democratic
Corporatism: Th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Recent Welfare State Development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綜合評量 |
100% |
依導讀、學期報告、課程討論參與程度綜合評量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15 |
課程說明 |
第2週 |
09/22 |
導讀(一)社會國原則:法釋義的重要性與法釋義的侷限性 |
第3週 |
09/29 |
導讀(二)社會國原則與平等原則 |
第4週 |
10/06 |
導讀(三)何謂社會國?福利國家的類型及其背後的價值取向 |
第5週 |
10/13 |
導讀(四)德國的社會國原則1 |
第6週 |
10/20 |
導讀(五)德國的社會國原則2 |
第7週 |
10/27 |
導讀(六)德國的社會國原則3 |
第8週 |
11/03 |
導讀(七)社會國原則與性別觀點 |
第9週 |
11/10 |
演講:劉晏齊老師(輔大學士後法律系) |
第10週 |
11/17 |
導讀(八)台灣的社會國原則與社會安全制度 |
第11週 |
11/24 |
學期報告(一) |
第12週 |
12/01 |
學期報告(二) |
第13週 |
12/08 |
學期報告(三) |
第14週 |
12/15 |
學期報告(四) |
第15週 |
12/22 |
學期報告(五) |
第16週 |
12/29 |
學期報告(六) |
第18週 |
|
學期報告(八) |
第17 週 |
|
學期報告(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