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國際環境法專題研究三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Ⅲ) |
開課學期 |
102-1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
課號 |
LAW7450 |
課程識別碼 |
A21 M973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教室為法研2。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1entv_intl_law3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的課程主題為國際環境原則的發展。
從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與1992年里約宣言發表至今,國際環境法的內涵逐步擴充,其形式也有蓬勃而多元的發展。除了透過締結國際環境條約或由內國形成環境規範之外,更常見的情況就是由全球各國透過普遍宣言的方式形成軟法,並且宣告環境法上的原則。雖然這些原則並不具有如條約一般的直接拘束力,但透過實踐,確實有可能逐漸產生國際法上的拘束力,例如被進一步納入條約法典化(codification),或被法院以判決司法化(judicialization)。本課程就以各項正在發展的環境原則為核心,觀察這些原則被納入條約或被司法判決所適用的過程,以及這些規範模式彼此之間的互動。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是針對法學院碩士班的同學所設置,因此我們的課程希望能達到以下三項目標:
一、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與理解
我們的課程從全球面向出發,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目前各國內國法與國際法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修課同學不僅必須能理解到此一趨勢,而且要能理解在環境法的議題上,國際法與內國法如何發生關連與互動。
二、透過閱讀課程文獻,能整合國內外既有的相關研究
本課程所指定與要求的課堂讀物,除了包括既有的外國文獻,也包括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透過課程進度的安排,修習課程的同學除了能掌握現有的讀物之外,也能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以議題討論的方式連結與整合起來。
三、結合法學院現有的研究資源,推展相關研究的進行
由於本課程開設的對象主要是法學院碩士班的同學,因此除了理解國際環境法的內涵之外,我們的課程最終還是希望能結合法學院既有的研究資源,觸動同學對相關議題研究的興趣。法學院自2009年起即設立了「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PLES)」,並已持續發展與研究與環境相關的各種政策與法律。本課程最終希望能誘發同學在既有的研究資源與成果上,繼續發展國際環境法律與政策的相關議題。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將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討論與參與。修課同學必須在每次上課前閱讀指定資料,並參與課程討論。學期成績將以上課參與及報告(50%)以及期末報告(50%)綜合評量核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15:30~17:30 |
參考書目 |
1. David Hunter, et 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Foundation Press, 3rd.
2.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 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3.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 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約,
2010。
|
指定閱讀 |
課程所有選讀案例及參考文獻將放置於課程網站。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0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9/17 |
主題一 環境議題與國際環境法:特色與挑戰 |
第3週 |
9/24 |
主題二 國際環境規範的形成:條約、習慣法與軟法 |
第4週 |
10/1 |
主題三 國際環境規範的互動與匯流 |
第5週 |
10/8 |
主題四 形塑國際環境規範的一般原則(一) |
第6週 |
10/15 |
主題四 形塑國際環境規範的一般原則(二) |
第7週 |
10/22 |
主題四 形塑國際環境規範的一般原則(三) |
第8週 |
10/29 |
主題五 環境原則與環境條約的互動# 課堂練習與報告:Th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inciples |
第9週 |
11/5 |
主題六 環境原則與國際司法訴訟:全球層次(一)
* Legality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Nuclear Weapons, Advisory Opinion, I.C.J. Reports 1996 (I), p. 242
|
第10週 |
11/12 |
主題六 環境原則與國際司法訴訟:全球層次(二)
* GabCikovo-Nagymaros Project (Hungary v. Slovakia), Judgment, 1. C. J. Reports 1997, p. 7
|
第11週 |
11/19 |
主題六 環境原則與國際司法訴訟:全球層次(三)
* Fisheries Jurisdiction (Spain v. Canada),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 Judgment, I.C.J. Reports 1998, p. 432.
# Kasikili/Sedudu Island Case (Botswana v. Namibia) Judgment, I.C.J Reports 1999, p. 1045 (note especially the Dissenting Opinion of Judge Weeramantry) |
第12週 |
11/26 |
主題六 環境原則與國際司法訴訟:全球層次(四)
* Pulp Mills on the River Uruguay (Argentina v. Uruguay), Provisional Measures, Order of 13 July 2006, I.C.J. Reports 2006, p. 113
|
第13週 |
12/3 |
主題七 環境原則與區域國際司法訴訟:歐洲(一) |
第14週 |
12/10 |
主題七 環境原則與區域國際司法訴訟:歐洲(二) |
第15週 |
12/17 |
主題八 環境原則與區域國際司法訴訟:美洲 |
第16週 |
12/24 |
主題九 環境原則與區域國際司法訴訟:非洲 |
第17週 |
1/7 |
主題十 環境原則與區域國際司法訴訟:亞洲 |
第18週 |
1/14 |
期末口頭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