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基礎法學之理論與方法:理論群組」專題研 Seminar o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ndamental Legal Study: Legal Theory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王泰升 |
課號 |
LAW7469 |
課程識別碼 |
A21 M987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法研2 |
備註 |
基礎法學組一年級必修課程。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4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1LAW7469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基礎法學(Fundamental Legal Studies,以下簡稱基法)的範圍廣泛,通常包括法理學、法律史、法社會學、法律經濟分析等,新近更包括各種廣泛的law and …等研究領域(例如法律與文學)。然而,長久以來台灣大學部法律系的基法課程相當不足,即使是考進法律系碩士班基法組的研究生,往往也有基本訓練不足之處。有鑑於此,基法組開設「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理論群組」以及「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法律與社會群組」,各兩學分的兩門課程,期使修課同學對於基礎法學有完整深入的認識與掌握。本學期所開設的「理論群組」課程,將針對法理學、法律經濟分析、女性主義法學等相關理論,做兼具廣度與深度的探究。第二學期開設的「法律與社會群組」課程,則將解析法經驗事實之研究,或展示各種理論的實作,涵蓋法律史、法思想史、法律經濟分析、法社會學等領域。
本課程也非常歡迎法律系碩士班其他組的同學,本於將基法知識運用於探究各該組議題之需要,經由這兩門課程充實基法訓練。尤其歡迎在必修課程中未排入基法學科的科法所學生修習本課程,以擁有法律人必備的基法知識,並深化作為基法理論及方法之一的「科際整合」的能力。
|
課程目標 |
1. 讓同學擁有各個基礎法學重要領域的基本知識。未來不論寫哪一方向的論文,其基本知識不會偏廢。
2. 「基本知識」包括:各領域的基本概念、觀念、理論、方法、文獻、資料、主要爭議問題、傳統與新興研究領域等。一個基本的評量方式預訂讓同學能掌握約200個左右的關鍵字(概念),以及運用這些概念的分析與論述方法。
3. 經由本課程的修習,可較清楚地選擇哪些領域來深入研究與撰寫論文。
4. 培育寫作學術論文的基本能力。
|
課程要求 |
進行方式與課程要求:
1. 每一主題或領域,將由一位基法專攻的老師負責講授。
2. 課程進行中,未經授課教師同意或有緊急情事,不得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平版電腦)。
3. 預先閱讀每週之指定閱讀文獻,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每位修課同學均將被要求發言。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列於每週課程進度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參與(含出席狀況) |
20% |
|
2. |
各個講授老師之評鑑成績 |
8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6 |
課程一般說明:導論 |
第2週 |
9/23 |
英美法理學(一) |
第3週 |
9/30 |
英美法理學(二) |
第4週 |
10/07 |
英美法理學(三) |
第5週 |
10/14 |
歐陸法理學(一) |
第6週 |
10/21 |
歐陸法理學(二) |
第7週 |
10/28 |
法理學部分綜合討論或考試 |
第8週 |
11/04 |
女性主義法學(一)
1.理論與方法
Martha Chamallas, Past as Prologue: Old and New Feminisms, 17 Mich. J. Gender & L. 157 ( 2010)
陳昭如,踐行的法學,收於:Catharine A. MacKinnon著,陳昭如編,性平等論爭 – 麥金儂訪台演講集,頁1-71,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
第9週 |
11/11 |
女性主義法學(二)
2.合意與強制
Catharine A. MacKinnon, Feminism Unmodified (1987), 46-62, 81-92
陳昭如(2013),〈基進女性主義的強暴論〉,《思想》,第23期,頁207-233。 |
第10週 |
11/18 |
女性主義法學(三)
3.被害者與能動主體
Elizabeth Schneider, Feminism and the False Dichotomy of Victimization and Agency, 38 New York Law School Law Review 387 (1993)
陳昭如,〈發現受害者或是製造受害者?初探女性主義法學中的受害者政治〉,收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台北:允晨,2007),頁373-420。
陳昭如,〈在棄權與爭產之間 —— 超越被害者與行動者二元對立的女兒繼承權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4期(2009),頁133-228 |
第11週 |
11/25 |
女性主義法學(四)
4.多元文化主義與女性主義
Leti Volpp, Feminism versus Multiculturalism, 101 Colum. L. Rev. 1181 (2001)
陳昭如(2010),〈大法官解釋中的歷史與傳統──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中研院法學期刊》,7期,頁81-140。 |
第12週 |
12/02 |
女性主義法學部分綜合討論或考試
5.考試 |
第13週 |
12/09 |
法律經濟分析(一):法律作為合約安排 |
第14週 |
12/16 |
法律經濟分析(二):損害賠償之制度分析 |
第15週 |
12/23 |
法律經濟分析(三):國家懲罰之制度分析 |
第16週 |
12/30 |
法律經濟分析(四):無正義不法律 |
第17週 |
1/06 |
法律經濟分析部分綜合討論或考試 |
第18週 |
1/13 |
期末綜合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