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基礎法學之理論與方法:理論群組」專題研 Seminar o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ndamental Legal Study: Legal Theory |
開課學期 |
102-1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陳昭如 |
課號 |
LAW7469 |
課程識別碼 |
A21 M987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法研1 |
備註 |
基礎法學組一年級必修課程。選修者限碩士班以上學生。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4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1funlaw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The judge conducted the trial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made their arguments. The juries were properly instructed that in a case such as this reasonable doubt was relevant, and they rendered a verdict. And once the jury has spoken, that's how our system works. But I did want to just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context and how people have responded to it and how people are feeling... 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is looking at this issue through a set of experiences and a history that doesn’t go away.
Barack Obama
July 19, 2013
黑人少年Trayvon Martin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被白人巡守隊員George Zimmerman誤認為竊賊而射殺身亡。案件的陪審團幾乎全為白人,無一黑人。Zimmerman被判無罪的新聞震撼全美,群眾示威四起,抗議這又是一宗合法的種族歧視殺人案件。身為第一個黑人總統,也是法律人的Obama史無前例地無預示出現在白宮記者室,發表了上述的演說。法律制度的運作(指示陪審團、「不退讓法」(stand your ground law)的規定與意義...)是法學教育必要學習的內容。然而,這顯然不夠。Obama提醒,如果要瞭解這個事件的(法律與社會)意義,不能不瞭解脈絡(context)。什麼是脈絡?(他沒有直接說出口的)脈絡是:歷史與當代的種族主義(racism),也就是具體化為個人與集體經驗的美國的種族歧視歷史、現今活生生存在於美國社會中的種族不正義。單僅具備不退讓法的「法釋義學」知識、瞭解挑選與指示陪審團的規則是不夠的,這不足以讓我們認識法律塑造並反映種族主義的歷史與當代角色,也無法讓我們思考正義和不正義的形貌。我們必須在理論上熟悉正義的各種理論,在經驗上掌握歷史與社會的動態,並且在理論與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連結,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並回應之。因為瞭解脈絡,所以在Obama在演說的後半提出的思考中,就有兩點是法律制度可以如何回應,這包括反對種族貌相(racial profiling)的立法,以及檢討「不退讓法」。
基礎法學(以下簡稱基法)正是這樣的一門學術領域。它與法釋義學的關係並非互斥,而是相互豐富。基法的範圍很廣,通常主要包括法理學、法律史、法社會學、法律經濟分析等,晚近更包括各種廣泛的law and …等研究領域(如:法律與文學)。有鑑於大學部的基法課程的不足與推廣基法知識的必要,基法組開設「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理論群組」以及「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法律與社會群組」,各兩學分的兩門課。「理論群組」課程主要包括法理學、法學方法論、當代政治理論、人權理論、女性主義法學等領域。「法律與社會群組」則為經驗研究課程,主要包含法律史、法律經濟分析、法社會學、法律文化研究等領域。
本課程將以一學期的時間(2學分),給予修課同學基礎法學領域在「理論」群組方面的基本訓練。這是基礎法學組的必修課,但當然也非常歡迎法研所其他組的同學以及其他研究所同學的修習,沒有任何其他條件。
|
課程目標 |
1. 讓同學擁有各個基礎法學重要領域的基本知識。未來不論寫哪一方向的論文,其基本知識不會偏廢。
2. 基本知識:各領域的基本概念、觀念、理論、方法、文獻、資料、主要爭議問題、傳統與新興研究領域等。一個基本的評量方式預訂讓同學能掌握約200個左右的關鍵字(概念),以及運用這些概念的分析與論述方法。
3. 讓同學比較清楚可以選擇哪些領域來深入研究與撰寫論文。
4. 訓練同學寫作學術論文的基本方式與能力。
|
課程要求 |
1. 課程進行中,未經授課教師同意或有緊急情事,不得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平版電腦)
2. 預先閱讀每週之指定閱讀文獻,並參與課堂討論。至少發言四次。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參與 |
20% |
|
2. |
期中與期末考試 |
80% |
期中考與期末考各佔40%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1 |
課程簡介與學習工具 |
第2週 |
9/18 |
法理學理論體系與分析架構概述 |
第3週 |
9/25 |
公民不服從與抵抗權 |
第4週 |
10/02 |
正義論 |
第5週 |
10/09 |
當代英美法理學(一)分離命題、分析法學與法律的概念 |
第6週 |
10/16 |
當代英美法理學(二)法律的概念與法理論的本質 |
第7週 |
10/23 |
當代英美法理學(三)法律、權威與規範性 |
第8週 |
10/30 |
理論的實作(一) |
第9週 |
11/06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3 |
歐陸法理學導論(一):法理學與國家學(憲法法理學)※本次閱讀文獻: John Austin,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 (前言 第一講) |
第11週 |
11/20 |
歐陸法理學導論(二):法學方法與詮釋學 |
第12週 |
11/27 |
歐陸法理學導論(三):人權基礎理論 |
第13週 |
12/04 |
女性主義法學概論 |
第14週 |
12/11 |
女性主義法學方法 |
第15週 |
12/18 |
多元交織性 |
第16週 |
12/25 |
理論的實作(二) |
第17週 |
1/01 |
元旦假日 |
第18週 |
1/08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