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酷兒研究專題二 SEMINAR ON QUEER STUDIES (Ⅱ) |
開課學期 |
98-2 |
授課對象 |
法律學院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陳妙芬 |
課號 |
LAW5017 |
課程識別碼 |
A21 U311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教室為法研3。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學程學生優先。英語教學比例佔全部課程60%以上。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2queer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繼上學期首次開設酷兒研究專題後,新學期課程將著重於閱讀酷兒研究的歷史和最新發展,並依其中五個主題進行深度討論與共同創作,這五大主題分別是(1)性別平等與LGBTIQ運動、(2)移民社會、(3)跨性別、(4)另類情慾、(5)酷兒飄浪。
為使第一次修課的同學對課程有基本認識,底下簡述酷兒研究的發展歷程。
酷兒研究(queer studies)在台灣學界已有約十五年歷史。西方學界自1990年由 Judith Butler的Gender Trouble以及1991年Teresa de Lauretis於Difference雜誌發表’Queer Theory: Lesbian and Gay Sexualities’掀起酷兒運動之後,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台灣1994年便以《島嶼邊緣》雜誌「酷兒Queer」專號為代表,開啟酷兒翻譯和實踐的討論熱烈,不論是同志、怪胎還是酷兒譯語的支持者,都加入了這場跨語際和跨學科的文化運動。由於性�別運動(特別是女性平權與同志運動)在台灣歷史脈絡中的特殊處境,「差異政治」與「認同政治」的理論和實踐在台灣幾乎呈現平行發展,偶有交集,但實際上對話不多。酷兒運動的理論既是以「差異政治」為基礎,強調無普遍本質化的社會性別,反對模糊階級、種族、世代與文化的性別身分認同,同時主張反規範、讓差異發聲,加以酷兒顛覆言說的傾向,使其與認同政治的主流化理論背道而馳,因此台灣除了英美文學及文化研究學界之外,酷兒甚少滲透到其他主流學科內部,所能發揮的跨語際和跨學科運動的力量因而有限。在法律系所以及「台大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開「酷兒研究專題」,正是希望開啟更大的理論對話空間,從「內哆」到「外嗦」(from endo- to exo-perspectives)落實酷兒運動與實踐。
酷兒研究主題內容涵蓋:
(一)再現、酷異、日常經驗 livable performativity
(二)跨語際、跨科際、台灣酷兒翻譯 translation/understanding
(三)知識權力、歷史、酷兒論述、女性主義 speaking out
(四)性主體、酷兒、話語行動 queer subjectivity
(五)肯認政治、差異政治、性別階級、道德實在論 practice of differences
(六)性文化、場域政治、LGBTQ社會運動 social struggles
(七)情色、藝術、酷兒美學 queer art and aesthetics
(八)慾望、符指、酷兒、精神分析 queering queer
本學期的課程主題與上列(三)(四)(五)(六)相關,指定文獻和教材將於開學第一次上課(2月23日)確認,並預定於第二次上課時(3月2日)發給同學們預習。
|
課程目標 |
開啟跨語際與跨科際的酷兒運動與對話空間。 |
課程要求 |
評分與課程要求: (1)上課討論與分組報告,佔學期總分30%。修課同學應預習每週指定的文獻、參與討論,並且選定至少一週課程指定內容做課堂報告(十分鐘),擔任報告的同學請準備報告大綱一份(約500字),於當週上課時繳交,並影印約20份供同學討論參考。 (2)學期作業,佔學期總分70%。每位修課同學依個人意願和興趣,就五個主題選定其中之一,分成五組(每組約4-5人),就各主題收集相關文獻與資料,以文字或視覺影像製作各主題的期末呈現(特別鼓勵同學們利用視覺影像來呈現主題內容,表現該主題的酷兒觀點),於六月一日完成繳交。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1. Annamarie Rustom Jagose, Queer Theory,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Judith Jack Halberstam, Female Masculinity, 1998.
3. Judith Jack Halberstam, In a Queer Time and Place: Transgender Bodies, Subcultural Lives (Sexual Cultures, 2005.
|
參考書目 |
課程補充講義(於上課時提供同學影印)。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3 |
課程介紹,指定閱讀文獻試讀,認識TA,同學分組。預定一小時。 |
第2週 |
3/02 |
Queer Theory,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第3週 |
3/09 |
Queer Theory, chapter 2, 3. |
第4週 |
3/16 |
Queer Theory, chapter 4, 5. |
第5週 |
3/23 |
Queer Theory, chapter 6, 7. |
第6週 |
3/30 |
Queer Theory, chapter 8, 9. |
第7週 |
4/06 |
春假溫書,停課一次。 |
第8週 |
4/13 |
小型酷兒影展 |
第9週 |
4/20 |
小型酷兒影展 |
第10週 |
4/27 |
第二份指定文獻 I. |
第11週 |
5/04 |
第二份指定文獻 II. |
第12週 |
5/11 |
第二份指定文獻 III. |
第13週 |
5/18 |
第三份指定文獻 I. |
第14週 |
5/25 |
第三份指定文獻 II. |
第15週 |
6/01 |
第三份指定文獻 III. |
第16週 |
6/08 |
6/8(週二)與 6/9(週三)下午 2:30-5:30 密集課程 with Professor Judith Jack Halberstam。 |
第17週 |
6/15 |
期末作業與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