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植物分類學實習 Plant Systematics Lab. |
開課學期 |
108-2 |
授課對象 |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系 |
授課教師 |
胡哲明 |
課號 |
LS2040 |
課程識別碼 |
B01 23640 |
班次 |
|
學分 |
1.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生科1217 |
備註 |
F群選擇必修。限修過正課或與正課同時修習。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82LS2040_PSL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實習課程著重在教導學生從維管束植物之形態開始,了解分類特徵及術語的定義,以進行植物的描述。同時課程會依進度說明維管束植物各科的基本辨識特徵,並依此學習植物科、屬、種的鑑定。
因此在課程設計上,配合正課進度,將採集各植物分類群材料加以觀察。並藉由標本館及植物園的參訪,瞭解植物分類學的歷史、在台灣的植物資源調查史。由於臺灣植物相非常豐富,學生可以有野外的實際經驗,對於植物學的體認會更為直接。故課程中安排五次的野外實習,實習原則安排在不同的植被相中進行維管束植物之採集,包含海岸、低海拔、中高海拔等地。野外的工作除採集觀察外,還包含標本製作、特徵描述,以認識台灣植物及植被之多樣性。 |
課程目標 |
1. 增進學生對現階段植物分類系統的認識。
2. 具備植物系統分類的基本觀念。
3. 熟悉植物分類學上之專有名詞。
4. 對特殊植物部位、特徵及結構,廣泛探討植物於型態、解剖、生理、生態上的適應關係。
5. 加強本土植物之辨識及分類之能力。 |
課程要求 |
修習本課程的學生應已修過普通生物學或普通植物學的課程,故教授本課程時均假定學生已具備相關的基本知識。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待補 |
參考書目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3/06 |
課程說明、野外安全注意事項、標本處理流程
Plant Vegetative Features |
第2週 |
3/13 |
植物科學繪圖
|
第3週 |
3/20 |
Flowers
|
第4週 |
3/27 |
Gymnosperms
|
第5週 |
4/03 |
清明節補假 |
第6週 |
4/10 |
Basal Angiosperms
|
第7週 |
4/17 |
Monocots
|
第8週 |
4/24 |
Basal Eudicots;Basal Core Eudicots I
|
第9週 |
5/01 |
Rosids I/Fabidae(I) |
第10週 |
5/08 |
Rosids I/Fabidae (II)
|
第11週 |
5/15 |
Rosids II/Malvidae
|
第12週 |
5/22 |
Basal Core Eudicots II;Asterids / Lamiids (I)
|
第13週 |
5/29 |
Asterids / Lamiids (II);Campanulids
|
第14週 |
6/05 |
Lycophytes, Monilophytes
|
第15週 |
6/12 |
標本整理 |
第16週 |
6/19 |
---實驗期末測驗
實驗室大掃除、標本完成及繳交 |
第17週 |
6/26 |
端午節調整放假 |
第4-1週 |
3/28 |
野外採集實習一:低海拔植被—二格山
|
第6-1週 |
4/11-12 |
野外採集實習二:中海拔植被—思源啞口
|
第8-1週 |
4/25 |
野外採集實習三:海岸植被—東北海岸龍洞-鹽寮
|
第11-1週 |
5/16 |
野外採集實習四:中海拔植被—李棟山
|
第13-1週 |
5/30 |
野外採集實習五:低海拔植被—基隆大武崙情人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