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心靈洞察與發現熱情
Psychological Insight and the Power of Passion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學程  生命教育學分學程  
授課教師
錢玉芬 
課號
LibEdu1093 
課程識別碼
H01 093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普102 
備註
初選不開放。要修本課程者第一週務必出席,其他時間不予加簽。生命教育學分學程認列選修課程。
總人數上限:8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程描述
「當你身處於故事之中,它根本還不是個故事,而只是一團混沌、一聲黑暗中的吼叫、茫然而毫無頭緒……直到事過境遷,當你開始向自己或他人述說時,故事才於焉成形。」 ──《雙面葛蕾斯》(Alias Grace)

心靈洞察相關課程,最早是於1997年開設於政大,課名為「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於2010年開設於台大,課名為「心靈洞察與健康」,學分數歷經2學分、3學分、至4學分之深碗課程。由於開設績效口碑不錯,2016年獲支持於GOOD TV幸福學堂製播18集教學節目。在已經錄成教學節目之後,2018年再度在台大開課,我有不一樣的思維。

在過去20年的開課經驗中,我發現越是頂尖大學的學生越具有「不可能成功」的內在心理劇本,因此當「心靈洞察與健康」課程已經節目化之後,在要開啟新的面對面教學模式之際,我心裡面非常想要告訴在台灣第一學府的台大菁英學生,要重整成長經驗,也要鍛鍊成功人生的終極能力,因此擬加入「發現熱情」此一新的元素與動力,於是開課名稱稱為「心靈洞察與發現熱情」。

這門心靈洞察4.0的課經過五年的開課,對於這學期的課程,我有更清楚的藍圖,上課方式與要求,也有更堅持的原則。簡言之,本課程是以;「站在現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等三向度為核心主軸,以「身、心、靈、群」的四大元素,開啟修課同學「全人整合」的視角反思人生。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期望學生能知道如何:
1. 增強自我察覺能力。
2. 認識自身優勢特質。
3. 辨識童年經驗的助力與阻力。
4. 增強實踐理想之實踐力。
5. 發現生命中真正的熱情動力。
6. 培養成功人生的終極能力(恆心與毅力)。
 
課程要求
1. 課程參與和學習單 30%
2. 延伸閱讀報告 (選讀一本) 20%寫至少2000字心得。(不能包括書摘、若有請AI幫忙找資料撰寫,須註明,並載明你和AI的對話紀錄,評估你使用對它的觀點的同意度和滿意度,若未載明又被發現是請AI代筆者,本課程以不及格論)
3. 「困難任務計畫」& 實踐心得。20%
4. 「諍友小團體」學習總心得+創意的團體報告。20% (每組以PPT為底,錄約10分鐘的音檔,於課程最後一次" 小組劇場"上課時呈現)
5. 個人課後的總體檢,請分三個部分寫:10%
(1). 上課前的我
(2). 上課中,我發現…
(3). 上課後,我決定…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大約二至三小時 
Office Hours
備註: 每周三中午下課後,但要先跟老師約時間 
指定閱讀
以下是建議的延伸閱讀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著。陳思含 譯。(2020)。《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台北市:柿子文化。
*希拉莉‧雅各‧亨德爾(Hillary Jacobs Hendel) 著 林麗冠 譯。 ( 2019)。不只是憂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著,朱崇旻 譯。(2018)。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台北:究竟出版社。
#貝塞爾‧范德寇 (Bessel van der Kolk ) 著,劉思潔譯。(2017)。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台北:大家出版社
#許浩宜 著 (2017)。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 台北:如何出版社。
# Lindsay C. Gibson 著 范瑞玟 譯 (2016)。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台北:小樹文化。
# 胡嘉琪。(2014)。《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台北市:張老師。
# Peter A. Levine著 周和君 譯 (2013)。,解鎖—創傷療癒地圖。台北:張老師文化。 ( 閱讀第四部:身體、情緒、與靈性:恢復幸福感,第十二、十三、十四章 )
# Sue Johnson 著 張美惠 譯 (2014)。愛是有道理的。台北:張老師文化。( 閱讀第一部:關係革命,第一、二章 )
#曾育慧 張宏秀 合譯 (2013)。(David Richo 原著,1997) 當恐懼遇見愛。台北:啟示出版。
#葉小燕 譯 (2014)。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著)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台北:究竟出版社。
#趙可式、沈錦惠 合譯 (2008)。 (Viktor E. Frankl 原著)。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台北:光啟文化。 
參考書目
太多了~ (不及備載)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