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解讀孟子 Mencius in Text and Context |
開課學期 |
100-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黃俊傑 |
課號 |
LibEdu1031 |
課程識別碼 |
H01 031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302 |
備註 |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1Mencius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以教師講授及戲劇展演之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孟子與中華文化的思想世界,與孟子「對話」,從《孟子》原典中汲取智慧的靈感,以作為在現代社會中立身處世的資糧。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孟子思想世界出發思考,探討《孟子》原典中的重大問題,從孟子思想遺產看傳統文化之特質,並開發其現代意義,厚植學生的文化思想資源。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每週上課3小時,2小時係教師講課,第3個小時分組討論(每20人為一組,共分6組)。選課同學必須參加期中考與期末考,並與同組同學精讀指定原典共同策畫戲劇演出,並必須每週出席上課、參與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1、黃俊傑:《孟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2006增訂版)。〔必讀參考書〕
2、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3、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
4、黃俊傑:《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國科會策劃,臺灣大學出版,2002)。
5、Chun-chieh Huang, Mencian Hermeneutics: 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na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1). |
指定閱讀 |
課堂上指定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戲劇展演 |
20% |
每組演出約20-25分鐘,以組為單位評分 |
2. |
出席上課及參與討論 |
30% |
|
3. |
期末考 |
30% |
|
4. |
期中考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2週 |
9/19 |
導論:孔子及其思想遺產 |
第3週 |
9/26 |
歷史變局中孟子的人格與風格 |
第4週 |
10/03 |
孟子的思維方式與傳統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 |
第5週 |
10/10 |
國定假日(國慶日) |
第6週 |
10/17 |
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觀與身體觀:從「六氣」到「浩然之氣」
|
第7週 |
10/24 |
孟子的政治思想:「王道」政治的理想及其背叛
|
第8週 |
10/31 |
期中考 |
第9週 |
11/07 |
孟子思想中的「公」與「私」:「理」之衝突問題及其解消 |
第10週 |
11/14 |
孟子的教育思想:「心靈的覺醒」及其在全球化時代的新啟示
|
第11週 |
11/21 |
戲劇展演 |
第12週 |
11/28 |
與孟子對話(一):戰國至唐代
|
第13週 |
12/05 |
與孟子對話(二):宋代 |
第14週 |
12/12 |
與孟子對話(三):朱熹 |
第15週 |
12/19 |
與孟子對話(四):王陽明
|
第16週 |
12/26 |
與孟子對話(五):清代 |
第17週 |
1/02 |
結論:孟子精神與中國文化
|
第18週 |
1/09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