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亞文化與思想
East Asian Cultures and Thoughts 
開課學期
103-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黃俊傑 
課號
LibEdu1055 
課程識別碼
H01 05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A(14:20~19:15) 
上課地點
博雅301 
備註
本課程為4學分「深碗」通識課程。 選上本課程者第一週務必出席,否則逕予退選。。A3: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1LibEdu105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分為「東亞文化篇」與「東亞思想篇」,旨在探討東亞文化與思想的重要課題,並分析東亞文化與思想傳統與現代生活之關係。

 

課程目標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在於透過東亞文化與思想的發展及問題之分析,引導學生對「東亞文化」進行嚴肅之思考。
 
課程要求
授課方式
1.本課程係「深碗」課程,每週一下午3:30-5:20講課,加退選結束後之每週一下午5:30-7:00由TA帶領分組討論。
2.討論問題係各週所列之「思考問題」,每位選課學生必須先行閱讀「閱讀作業」,在討論課前兩天(即每週六晚上12時之前),寫作約300字之心得,以電郵寄交所屬TA彙整。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導論》
第1講 如何從「從東亞出發思考」?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什麼是「東亞」?
3. 如何「從東亞出發思考」?
4. 結論
思考問題
1. 您認為21世紀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為什麼?你要如何因應?
2. 您認為所謂「從東亞出發思考」,會遭遇哪些困難?應如何克服?或是否有克服的可能?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從「東亞出發思考」如何可能?-中日思想交流經驗的中心〉,(待刊稿)。

《東亞文化篇》
第2講 從東亞觀點看全球化的「文化霸權」及其建構之基礎
授課大綱
1. 引言
2.「文化霸權」之涵義及其表現
3.「文化霸權」形成的政經及軍事根源
4. 從東亞出發因應「文化霸權」的策略
5. 結論
思考問題
1. 「全球化」是一把「兩刃之劍」,您如何分析「全球化」的正反兩面影響?
2. 作為一個東亞地區的大學生,您要如何因應全球化時代文化霸權的挑戰?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霸權問題及其政治經濟根源〉(未刊稿)

第3講 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3. 傳統農業與中華文化之關係
4. 日本農村社會的轉變:從傳統到現代
5. 戰後台灣農業經驗
6. 結論
思考問題
1. 農業傳統是東亞文化的資產或是負擔?或者兩者皆是?為什麼?
2. 展望21世紀的生態環保、自然資源與人類永續發展,「作為生命產業的新農業」如何可能?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中國農業傳統及其精神內涵〉,選自李國祁等編:《中國文明的精神》(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90)
2. Chun-chieh Huang,Taiwan in Transformation: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unswick and Taipei :Transetion Publisher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2014),Chapter 2 and 3,pp.29-88.

第4講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張力類型(1)「政治自我」與「文化自我」
3. 張力類型(2)「文化自我」與「文化他者」
4. 張力類型(3)「政治自我」與「政治他者」
5. 張力類型(4)「文化他者」與「政治他者」
6. 結論
思考問題
1. 如果您是17世紀日本儒者山崎闇齋的學生,請問您如何回答山崎先生的問題?為什麼?
2. 李春生與連橫等台灣知識份子,在1895年割台以後,自稱為「棄地遺民」,為什麼?您同意他們這種稱呼嗎?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中日文化交流史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類型及其涵義 〉,《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4卷第2期(總第8期)(2007年12月),頁85-105 , 收入黃俊傑: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第2章,頁39-60。
2. 黃俊傑:〈十八世紀東亞儒者的思想世界〉,收入同上書,第3章,頁61-84。

第5講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
3. 日本漢學家眼中的現實中國:事實與解釋
4. 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洞見與侷限
5. 結論
思考問題
1. 請以您自己的閱讀與旅遊經驗,討論您對「他者」的觀察,並討論其理論基礎。
2. 「文化中國(或台灣、世界)」與「現實中國(或台灣、世界)」之間有其巨大的差距,您認為這種差距是否有接近的可能?應如何拉近?試申論您的理由。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二十世紀初年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收入氏著:《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第6講 東亞交流經驗中日本文的台灣論述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十九世紀末日本人的台灣觀
3. 日本人的台灣觀中的思想傾向:帝國主義思想
4. 「以西洋文明為目標」:近代日本知識份子的盲點
5. 結論
思考問題
1. 在21世紀新時代裡,「東亞」應如何因應全球化趨勢的新挑戰?為什麼?
2. 如果生於21世紀的您有機會與生於19-20世紀的福澤諭吉及內藤湖南對話,請問您將如何發言?為什麼?
3. 近代中日知識份子接受達爾文演化論,並常運用到社會政治事務之上。請問達爾文式的進化論思考方式,對近代東亞各有何種積極與消極的影響。
4. 試比較日據初期日本人所見的台灣與光復初期大陸人所見的台灣。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臺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藤湖南為例 〉,收入氏著:《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2. 2.黃俊傑:〈光復初期大陸人士所見的台灣〉,收入同上書, 頁125-144。

第7講 東亞交流經驗中1920年代台灣人的中國論述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1920年代「中國改造論」辯論的歷史背景與參與者
3. 議題(一):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
4. 議題(二):民族解放優先?階級解放優先?
5. 結論
思考問題
1. 從本講內容,您如何分析1920年代中、日、台三邊的複雜關係?為什麼?
2. 如果您是1920年代的台灣知識份子,您會如何展望中國前途?為什麼?
3. 1920年代台灣人的「中國改造論」有何歷史的啟示?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對中國前途的看法:以1920年代「中國改造論」的辯論為中心〉,收入:《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2. 黃俊傑:〈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的大陸經驗:「祖國意識」的形成、內涵及其轉變〉,收入同上書,頁71-98。

第8講 東亞脈絡中海峽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臺灣歷史意識的核心:離心力與向心力的拉鋸
3. 中國近代歷史意識的核心:民族主義的挫折及其昂揚
4. 結論
思考問題
1. 您如果出席「2008海峽兩岸關係論壇」,請問您發言內容如何?為什麼?
2. 在影響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各種經濟、政治、軍事、國際關係以及歷史文化意識因素之中,您認為哪一個或哪幾個因素最重要?為什麼?
3. 有人建議以「歐盟模式」安排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您同意嗎?
請分析您的理由。
4. 從歷史觀點來看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您認為在「國家機器」與「民
間社會」這兩大力量之間,何者較具影響力?為什麼?試加以分析。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歷史意識與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展望〉,收入氏著《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2. 黃俊傑:〈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展望〉,收
入氏著《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
10章,頁267-296 。

第9講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回顧與展望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台灣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3. 「台灣意識」的特質及其展望
4. 作為文化價值論述的新「台灣意識」
5. 結論
思考問題:
1. 「台灣意識」的特質何在?試析論之。
2. 在21世紀「自我」、「他者」、「文化認同」、「政治認同」四項因素激烈碰撞中,您如何思考「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的發展?為什麼?試申論之。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論「台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收入氏著《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頁3-38。
2. 黃俊傑:〈論「台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之關係〉,收入氏著《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頁145-174。

期中考
《東亞思想篇》
第10講 東亞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傳統中國的「聯繫性思維方式」及其內涵
3. 「聯繫性思維方式」 的三種表現
4. 傳統中國「聯繫性思維方式」下的價值觀
5. 傳統價值觀與現代民主政治
6. 傳統價值觀與現代人權理念
7. 結論
思考問題
1. 在東亞文化中傳統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
有何特徵?
2. 2. 傳統中國思維方式如何展現?創造哪些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與現代生活能否相容?
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收入《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第11講 東亞思想中的身體觀:傳統論述與現代批判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類型(1)作為政治權力展現場所的身體:「政治化的身體觀」
3. 類型(2)作為社會規範展現場所的身體:「禮義化的身體觀」
4. 類型(3)作為精神修養展現場所的身體:「精神化的身體」
5. 類型(4)作為隱喻的身體
6. 結論 :東亞身體論的三個命題
思考問題
1. 東亞思想家以身體作為隱喻所進行的政治論述,潛藏著何種理論假設?從現代政治生活之立場,您如何對這種「身體政治論」進行批判?為什麼?
2. 有人說:民主政治常常使「政治」日益「嘉年華會化」(carnivalization),請討論「身體」在現代民主政治中的角色。
    相關書目
1. 身體史研究書目:http://saturn.ihp.sinica.edu.tw/~bencao/0506.htm

辯論會(分組事宜另行安排)

第12講 東亞遺民知識分子的抉擇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第一個兩難式:「仕」與「隱」的抉擇
3. 第二個兩難式:「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融合與撕裂
4. 結論
思考問題
1. 假定您生於明末清初,1644年滿清入關建立清朝之後,請問您要不要出仕?為什麼?
2. 有人說:「21世紀是全球化時代,每個人都是地球村公民」,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請申論您的理由。
3. 「認同」有其不同層次之基礎,如「國族認同」、「地域認同」、「全球認同」,您認為那一種基礎較為重要?為什麼?
4. 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裡,眾聲喧嘩,許多不同的「認同」互相衝撞,您認為應如何避免因「認同」互異而引發「文明的衝突」?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論東亞遺民儒學的兩個兩難式〉,收入氏著:《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5章,頁161-184。
2.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收入氏著:《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第4章,頁85-98。

第13講 東亞政治權力與知識建構的辯證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東亞儒家經典詮釋與政治權力的支配
3. 東亞儒家經典的政治性解讀
4. 結論
思考問題
1. 東亞知識分子讀者之進入經典的世界,能否完全擺脫政治權力的干
擾?為什麼?
2. 如果有人說經典是傳統的、保守的、男性中心主義的產物,因此在21世紀必須被棄置於歷史的灰燼之中。你同意上述說法嗎?為什麼?請申論你的理由。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論東亞儒家經典詮釋與政治權力之關係〉,《台大歷史學報》,
第40期(2007年12月),收入黃俊傑:《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 轉化與社會》 (台北:台大出中心,2010) ,第6章,頁121-142。 )

  第14講 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作為體驗的東亞儒者解經途徑
3. 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學的方法論問題
4. 結論

思考問題
1. 您認為「體知」的讀經方法可能嗎?為什麼?這種方法會遭遇什麼問題?能否克服?為什麼?
2. 您認為在21世紀全球化的時代裡,經典研讀是否有必要?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收入氏著: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 ,第五章,頁99-120 。
2. 黃俊傑:〈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收入氏著: 《東亞儒學史 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第2章,頁39-72 。

第15講 東亞近世思想家對「公」 「私」領域分際的思考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中國古代思想中「公」「私」概念的發展
3. 東亞思想中「公」「私」概念的發展
4. 「公」「私」領域的啟示
思考問題
1. 古人企圖以「理」或「天下」概念解決「公」「私」之衝突,您認為這種解決方式是否有效?為什麼?
2. 21世紀全球化時代是各國、各階級、各社群之「理」高度衝撞的時代,您認為應以何種方式解決新時代的問題?請申論您的理由及其理論根據。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東亞近世儒者對「公」「私」領域分際的思考:從孟子與桃應的對話出發〉,收入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15章,頁387-410。

《結論》
第16講 結論:21世紀亞洲高等教育的新挑戰與新展望
授課大綱
1. 引言
2. 21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
3.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崛起的時代
4. 21世紀是亞洲崛起的時代
5. 全球化時代大學面臨的新問題(一)霸權國家的文化成為普世價值
6. 亞洲地區的大學因應文化霸權挑戰的對策
7. 全球化時代亞洲地區的大學面臨的新問題:(二)亞洲教育主體性的失

8. 亞洲的大學重建教育主體性的策略
9. 結論
思考問題
1. 傳統東亞各國的書院教學以人格教育為基本精神,這種教育傳統是否有可能復活於今日全球化的時代?為什麼?
2. 您認為21世紀大中華圈的大學教育,應如何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保持平衡?為什麼?
3. 在全球化時代裡,大學生在「作為國家公民」與「作為地球村居民」之間有其落差。(1)請分析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2)您認為這種落差能否克服?為什麼?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2004),第一章,  頁1-24。
2. 黃俊傑:〈歷史激流中的大學教育與大學領導〉,《通識在線》2008年1月號,第14期。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30% 
 
2. 
期中考 
20% 
 
3. 
辯論會 
10% 
 
4. 
期末報告 
20% 
 
5. 
出席上課及討論 
20% 
(含每週交300字心得)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5  如何從「從東亞出發思考」? 
第2週
9/22  從東亞觀點看全球化的「文化霸權」及其建構之基礎 
第3週
9/29  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第4週
10/06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 
第5週
10/13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 
第6週
10/20  東亞交流經驗中日本文的台灣論述 
第7週
10/27  東亞交流經驗中1920年代台灣人的中國論述 
第8週
11/03  東亞脈絡中海峽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第9週
11/10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回顧與展望 
第10週
11/17  期中考 
第11週
11/24  東亞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 
第12週
12/01  東亞思想中的身體觀:傳統論述與現代批判 
第13週
12/08  12/15辯論會,本週上課,內容第十二講 
第14週
12/15  東亞遺民儒者生命的抉擇 
第15週
12/22  東亞政治權力與知識建構的辯證 
第16週
12/29  東亞近世思想家對「公」 「私」領域分際的思考 
第17週
1/05  結論:21世紀亞洲高等教育的新挑戰與新展望 
第18週
01/12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