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基督教思想名著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of The Classics of Christian Thought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林鴻信 |
課號 |
LibEdu1057 |
課程識別碼 |
H01 057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2 |
備註 |
選上本課程者第一週務必出席,否則逕予退選‧。A34: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LibEdu1057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介紹基督教思想的通識課程,分別選讀初代、中世紀、宗教改革、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基督教思想名著,採用專講導論與閱讀討論的方式,建立對基督教思想與文化的基本概念。 |
課程目標 |
強調獨立思考的態度以及深入研究探討的學習精神,培養直接閱讀名著原典的興趣,啟發學習者對於基督教思想與文化的了解,提升對於人性價值尊嚴以及人性陰暗面的認識。 |
課程要求 |
1. 本課要求課前完成閱讀進度,進行每週3-6小時的課外閱讀,為了督促學生閱讀進度,由TA負責考核與評閱。
2. 由於課前閱讀份量較多,課後學習指定為對於課前閱讀的複習,期待藉由課堂教育讓學生具備更好的理解能力而重新閱讀先前看過的材料,這一部份將請TA協助課後指導。
3. 小組呈現部分,由TA協助各組同學組成團隊,妥善使用每週的討論課時間預備呈現,有必要時另外找時間練習。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羅倫培登 (Bainton, Roland H.)。《這是我的立場》。香港:道聲,1987。
2. 巴特(Barth, K.)。《羅馬書釋義》。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8。
3. 安德魯.諾雷斯與帕楚梅斯.潘克特(Knowles, A. & Penkett, P.)。《奧古斯丁圖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 漢斯.昆(Kung, H.)。《基督教大思想家》。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
5. 路德(Luther, M.)。《基督徒的自由》。台北:道聲,1992。
6. 麥葛福(McGrath, A. E.)。《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台北: 校園, 1998。
7. 奧爾森(Olson, Roger E.)。《神學的故事》。台北:校園,2002。
8. 巴克爾(Parker, T. H. L.)。《加爾文傳》。台北:禮記,2001。
9. 帕利坎(Pelikan, J.)。《基督簡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0.瑞秋.飛利浦斯(Phillips, R.M.)。《聖奧古斯丁》。台北:天恩,2005。
11.蓋瑞.威爾斯(Wills, Garry)。《落入塵世的亞當─真理追求者聖奧古斯丁》。台北:左岸,2002。
|
指定閱讀 |
1.安瑟倫(Anselm)。〈上帝存在論〉。《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文選》。香港:輔僑,1962。
2.奧古斯丁(Augustine)。《懺悔錄》。徐玉芹譯。台北:志文,1985。
3.Calvin, Joh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r. by F. L. Battle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60.(《基督教要義》。台北:加爾文,2007。)
4.康德(Kant, I)。〈答何謂啟蒙〉。《 聯經思想集刊(一)》。台北:聯經,1988。
5.康德(Kant, I)。《論教育學》。上海:上海人民,2005。頁46-49。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前作業 |
40% |
|
2. |
期末考 |
30% |
|
3. |
課堂表現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6 |
1.生命的節奏 <br>影片《大河戀》觀賞與討論。 |
第2週 |
3/05 |
2.基督教思想史與名著綜覽 <br>基督教思想史與名著綜覽。 |
第3週 |
3/12 |
3.享受與安息 <br>奧古斯丁《懺悔錄》導讀。 |
第4週 |
3/19 |
4.中世紀介紹(一) <br>中世紀基督教思想簡介。<br>※《希波的奧古斯丁》1-2<br>※《希波的奧古斯丁》3-4
|
第5週 |
3/26 |
5.中世紀介紹(二) <br>永恆與暫時的對比,全體與個體的對比。 <br>※《希波的奧古斯丁》5-6<br>※《希波的奧古斯丁》7-8
|
第7週 |
4/09 |
6.完美的概念 <br>安瑟倫〈上帝存在論〉導讀。<br>※《希波的奧古斯丁》9-10 <br>※《希波的奧古斯丁》11-12 |
第8週 |
4/16 |
7.普遍與特殊 <br>影片《夢想-希德嘉的一生》觀賞與討論。 |
第9週 |
4/23 |
期中預備 |
第10週 |
4/30 |
8.校外教學-參觀神學院 |
第11週 |
5/07 |
9.生命教育講堂[修正] |
第12週 |
5/14 |
10.宗教改革 <br>宗教改革家路德如何詮釋自由。
|
第13週 |
5/21 |
11.知人知天 <br>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如何詮釋認識人的人文主義傳統與認識上帝的宗教信仰傳統二者之間的關係。<br>※《希波的奧古斯丁》17-18 <br>※《希波的奧古斯丁》19-20 |
第14週 |
5/28 |
12. 啟蒙運動與衛斯理大復興 <br>啟蒙運動對於基督教思想發展的影響。<br>※《希波的奧古斯丁》21-22 <br>※《希波的奧古斯丁》23-24
|
第15週 |
6/04 |
13. 現代社會的興起 <br>現代社會興起的要素:基督教思想如何與現代社會的興起交互影響。<br>※《希波的奧古斯丁》25-26 <br>※《希波的奧古斯丁》27-28 <br>※《希波的奧古斯丁》29-30 |
第16週 |
6/11 |
14. 人性的救贖 <br>影片《饒恕的愛》觀賞與討論。 <br>※《希波的奧古斯丁》31-32 <br>※《希波的奧古斯丁》33-34 <br>※《希波的奧古斯丁》35-36
|
第17週 |
6/18 |
15. 專講 |
第18週 |
6/25 |
16. 期末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