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近代基督教思想與文化
Modern Christian Thought and Culture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林鴻信 
課號
LibEdu1077 
課程識別碼
H01 077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共103 
備註
選上本課程者,第一週務必出席,否則強制刪除選課‧。A34: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LibEdu1077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介紹自啟蒙運動以來基督教思想與文化如何參與現代社會的興起,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的基督教信仰價值觀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以及理性與感性之間追求平衡,並如何面對人性的陰暗面而建立終極關懷與盼望,啟發學習者對基督教思想與文化的興趣並培養對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利弊具備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課程目標
啟發學習者對近代基督教思想與文化的興趣並培養對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利弊具備基本判斷能力,設定三個具體學習成效目標:

(1)培養基本人文素養以符合現代社會需要
(2)學習現代社會重要源頭基督教思想與文化概念
(3)建立獨立思考與評量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判斷能力
 
課程要求
本課要求每週上課前完成指定閱讀,並進行3-6小時的參考書目閱讀,將閱讀心得與每週討論主題撰寫500字摘要,於小組討論時分享。同時鼓勵同學進入討論區發表對該週講義閱讀內容之相關感想,並可於每週討論課之前或之後進入網頁討論區發表閱讀心得,並且回應同學發言。
週次 課後自習 延伸閱讀
1 《基督簡史》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
導讀與序言
2 〈答何謂啟蒙〉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ch1
3 〈答何謂啟蒙〉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ch2
4 《基督教文化評論:宗教改革與現代性》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ch3
5 《四種愛》導言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ch4
6 《四種愛》第一章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上半
7 《四種愛》第二章上半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下半
8 《四種愛》第二章下半 〈大學是什麼?〉
9 期中研究報告
10 〈大學是什麼?〉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ch1-3
11 〈大學是什麼?〉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ch4-6
12 《四種愛》第三章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ch7-10
13 《四種愛》第三章 《潘霍華獄中詩》上半
14 《四種愛》第四章上半 《潘霍華獄中詩》下半
15 《四種愛》第四章下半 《生命的展現》ch1-3
16 《四種愛》第五章上半 《生命的展現》ch4-6
17 《四種愛》第五章下半 《生命的展現》ch7-9
18 期 末 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教科書:
魯易斯。《四種愛》。台北:立緒,2004。(Lewis, C.S. The Four Loves)
 
參考書目
1. 卡爾.貝克爾(Becker, C.L.)。《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台北:左岸文化,2002。
2. 尼布爾。《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貴陽:貴州人民,1987。
3. 康德。「答何謂啟蒙」。《聯經思想集刊(一)》。台北:聯經,1988。1-12。
4. 紐曼。「大學是什麼?」。《紐曼選集》。香港:基文,1991。269-295。
5. John Henry Newman.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Philosophy. Notre Dam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90.
6. 韋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韋伯選集Ⅰ:學術與政治》,台北:遠流,2014。131-167
7. 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左岸文化,2001。
8. 帕利坎。《基督簡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9. 莫特曼。《當代的基督》。台北:雅歌,1998。
10. 莫特曼。《耶穌基督—我們的兄弟,世界的救主》。台北:台神,2009。
11. 莫爾特曼。《盼望神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6。
12. 英格.蕭爾。《白玫瑰1943》。台北:左岸,2003。
13. 潘霍華。《潘霍華獄中詩》。台北:道聲,2007。
14. 佛洛姆。《生命的展現》。台北:遠流,199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報告 
35% 
 
2. 
期末考  
35% 
 
3. 
課堂表現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導論
以韋伯著名演講〈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作為導論,探討人生最重要的職業觀如何成為一種志業。
參考閱讀:〈學術作為一種志業〉《韋伯選集Ⅰ:學術與政治》,131-167 
第2週
3/02  影片討論
《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觀賞與討論。
參考閱讀:〈學術作為一種志業〉《韋伯選集Ⅰ:學術與政治》,131-167 
第3週
3/09  從宗教改革到現代西方社會
介紹從宗教改革起緊接著啟蒙運動如何開啟對現代性的追求,而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礎。
參考閱讀:〈答何謂啟蒙〉,《聯經思想集刊(一)》,1-12 
第4週
3/16  啟蒙與蒙昧
探討啟蒙運動如何展開對理性的重視,又如何陷入歷史過去的循環。
參考閱讀:《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 
第5週
3/23  現代性的興起
評估韋伯觀點所見,基督教信仰如何成為現代性興起的動力來源。
參考閱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四種愛》導言,1-12
 
第6週
3/30  人的價值

※期中報告題目
探討基督教信仰所主張之人的價值與尊嚴如何成為現代民主政治與法治概念的基礎。
參考閱讀:《四種愛》第一章,13-27 
第7週
4/06  大學是什麼?
介紹大學制度與基督教信仰的關連,並藉由英國基督教思想家紐曼探討現代大學的理念。
參考閱讀:〈大學是什麼?〉
※《四種愛》第一章,28-40
※《四種愛》第二章,41-55 
第8週
4/13  影片討論
《AI人工智慧》觀賞與討論。 
第9週
4/20  ※期中報告 
第10週
4/27  生命教育講座
台大生命教育中心主辦 
第11週
5/04  基督教與與文化
信仰在人類歷史長廊當中逐漸凝聚形成文化,凡有基督教信仰之處就在時空裡留下基督教文化的軌跡。學習文化價值是一個歷時久遠的漫長過程,相對於外在的文明,文化是內在的價值觀。 
第12週
5/11  信仰與生態
人與土地有共存榮的關係,根據《創世記》人從被造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大自然土地當中,當人犯罪被懲罰,土地被咒詛;當人蒙慈愛,土地被祝福。
參考閱讀:※《四種愛》第二章,55-69 
第13週
5/18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基督教信仰如何因應個人倫理道德與團體倫理道德。
參考閱讀:《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
※《四種愛》第三章,71-88
※《四種愛》第三章,
88-109
 
第14週
5/25  熱愛生命
藉由反抗希特勒的神學家潘霍華的獄中詩作介紹其生平與思想,藉此呈現基督教信仰的入世情懷。
參考閱讀:《潘霍華獄中詩》
※《四種愛》第四章,
109-124
※《四種愛》第四章,
125-139 
第15週
6/01  影片討論
《帝國大審判─白玫瑰》觀賞與討論。 
第16週
6/08  所有或所是?
一種追求「有」(To have)的生活態度與另外一種追求「是」(To be)的生活態度之價值觀探討。
參考閱讀:《生命的展現》
※《四種愛》第五章,140-154
 
第17週
6/15  未來與盼望
探討基督教信仰如何從未來的角度建立影響現在行動與過去記憶的盼望。
參考閱讀:※《四種愛》第五章,154-169 
第18週
6/22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