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科學的歷史進展對宗教信仰與形上學的影響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s on Religions and Metaphysics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梁明義 
課號
LibEdu1116 
課程識別碼
H01 121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8,9(15:3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202 
備註
A4:哲學與道德思考
總人數上限:10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人能認知自身的存在 (即有「自我意識」),本身即是一大奧秘。而在具有推理能力與好奇心驅使下,人類想進一步瞭解自身所處的世界。但越認知宇宙的浩瀚,就越追問「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生命的出現有「意義」或「目的」嗎?人死了以後是否「靈魂不滅」(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而有某種型形式的「來生」(afterlife)?
本課程主要以這樣的「人生問題」為著眼點來探索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科學、宗教與哲學這三個領域的追尋過程與彼此的交互影響。尤其要專注在 2,500 多年以來自然科學的研究進展,除了對物質層次的外在世界帶來革命性的的突破瞭解外,對我們心靈層次的內心世界可有帶來怎樣新的衝擊與啟發。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含三個部份。首先就歷史發展來看,目前幾個主要宗教中,最早面對自然科學的挑戰而開始有因應、有論辯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本課程第一部份的內容乃以西方基督教主軸思潮為切入點,來回顧自奧古斯丁以來「這個世界為何有邪惡 (evil)、苦難 (suffering) 的存在」,以及牛頓、康德以來「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 (free will)」,這兩類問題所引發的挑戰與思辯。我們將選取愛因斯坦、Miguel de Unamuno (與齊克果)、史懷哲 (與托爾斯泰)、維根斯坦、C. S. Lewis以及 Aldous Huxley 等為代表性人物,闡述刻劃出他們各自的思索過程與最終所採取的不同立場看法。

第二部份進一步探索近年來自然科學的新進展,在DNA的解碼,腦神經科學家如何運用先進儀器研究意念訓練 (如禪坐、祈禱、氣功打坐等) 與服用迷幻藥物對腦部功能的影響,Schizophrenia (「思覺失調症」) 與 Temporal Lobe Epilepsy (「癲癇症」) 的研究,乃致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最新發現等等,帶來許多不同於前述那些代表人物所採取的宗教與哲學思維。

本課程第三部份將以佛教及「老莊思想 」的宇宙觀為主軸,讓同學來思考這些東方的哲學與宗教思維如何能對上述議題提供怎樣不同的啟發。「道」如何「創生」出這個宇宙? 我們如何瞭解「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東方的「宇宙同體論」與西方的「一神論」是截然不同,或其實是類似觀點? 我們如何包容「緣起無自性」與「自由意志」的並存? 在「諸法無我」體系裡,是「誰」或「什麽」有自由意志? 在第三部份,本課也將引入現代自然科學的新進展來思考這些課題。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是要培養修習同學思考與探索人生根本課題的能力。基本上乃提供同學一個由科學的觀點了解內心世界的管道,並參酌東方哲學與宗教思維的啟示,進而激發同學進一步思考如何結合現代科學的新知以及各種哲學、宗教的觀點而為全面解讀心識活動的奧秘帶來創新性的進展。

在論述上,本課程特別著重科學上的新發現所帶來的哲學與宗教思維,期待能幫助追尋生命意義與價值的同學來定位人生,培養塑造出恢宏而謙卑的人本精神。 
課程要求
除了定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基本要求外,期望學員用心投入以下的學術訓練:
1. 閱讀文本:於課堂內外細讀指定文獻與相關參考研究。
2. 哲學思辯:敢於思考,並積極參與提問、回應、討論。
3. 口頭表達:消化所學並清晰有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評分方式: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3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7:30~18:00
每週五 14:00~15:00 備註: 星期四下午5:30 – 6:00 在博雅 2樓教員休息室( 在博雅 201 對面 ) 星期五下午 2:00 – 3:00 梁老師研究室(台北市羅斯福路 3段 269巷 17-1號 2樓 ,Email : tedc3@ms12.hinet.net ) 
指定閱讀
由以下書目中在課堂上指定閱讀章節

Karl Jaspers, The Great Philosophers (The Foundations), Part One, "The
Paradigmatic Individuals", 1962
Plato, Phaedo (結尾部分)
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 Study in Human
Nature), (Chapters 16, 17, 18), 1902
Miguel de Unamuno, The Tragic Sense of Life, (Chapters 3, 9), 1912
Ludwig Wittgenstein, Tractatus, 1921
C. S. Lewis, Mere Christianity, (Book II), 1952
Aldous Huxley,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1952
Martin Gardner, The Whys of a Philosophical Scrivener, (Chapters 6, 13, 16,
19, 21), 1983
老子道德經: 第 1, 5, 16, 21, 25, 40, 42 章
莊子: 齊物論, 秋水, 知北遊
楊惠南, 金剛經的詮釋與流傳 (第四章), 2001 年
歐陽彥正, 佛學的宇宙觀與人工智慧的哲學問題, 2009 年 
參考書目
由以下參考書目中在課堂上分派延伸閱讀章節

Plato, Republic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 1787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788
Andrew Newberg and Mark Robert Waldman, How God Changes Your Brain,
2009
Rick Strassman, DMT (The Spirit Molecule), 2001
Stephen Hawking & Leonard Mlodinow, The Grand Design, 2010
Susan Blackmore, Consciousness (An Introduction), 2018 (3rd edition)
Anil Seth, Being You (A New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2021
Paul Nurse, What is Life (Five Great Ideas in Biology), 2021
憨山德清夢遊集卷第 四十五, 觀老莊影響論
余英時, 東漢生死觀, 聯經出版事業, 2008 年
歐陽彥正, 科學家的佛法體悟, 2008 年
陳玉璽, 從儒佛道的「無神」論回歸本體論, 2016 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報告 
30% 
 
2. 
期末考 
35% 
 
3. 
期中考 
3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概論 
第2週
2/29  「文明的搖籃」概觀 (1): 美索不達米亞 (含希伯來文明) 與古希臘 
第3週
3/7  「文明的搖籃」概觀 (2): 古印度與古中國 
第4週
3/14  宗教哲學的宇宙觀: 自由意志與自我意識 
第5週
3/21  宗教哲學的宇宙觀: 邪惡的存在 
第6週
3/28  上帝的存在與靈魂不滅說 : 康德與愛因斯坦 
第7週
4/4  民族掃墓節 (放假日) 
第8週
4/11  期中考 
第9週
4/18  融合近代科學與宗教信仰 
第10週
4/25  西方心理學與大腦結構概論 
第11週
5/2  靈性的科學研究 (1)  
第12週
5/9  靈性的科學研究 (2)  
第13週
5/16  佛家思想 
第14週
5/23  道家思想 
第15週
5/30  The Ultimate Quest: 未來可能的探索方向 
第16週
6/6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