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教學原理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開課學期
113-2 
授課對象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授課教師
符碧真 
課號
EduTch5203 
課程識別碼
P01 U0120 
班次
01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非教育學程學生可修-限7人(預修上限6學分),教育方法課程。上課地點:新聞所302教室。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上課時間/地點】週三10:20~12:10 @新聞所302室

【課程簡介】
(一)各科教材教法專門針對各科特性的教學。本課程為各科教材教法的先修課程,旨在介紹各科都適用的原理原則。學會相關原理原則後,未來可用於各科教材教法 (共通性能力)。
(二)因應108新課綱強調素養、跨學科/領域探究與實作,每位教師未來均須具備素養、跨領域探究與實作的教學能力。
(三)教師的基本功包括設計課程(curriculum)、教學(instruction)與評量(assessment)(簡稱CIA)。教學原理在課程、教學與評量中,扮演承先(課程發展與設計)啟後(學習評量)的角色。本課程旨在認識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培養新課綱所需設計「整合跨學科、探究、素養的課程、教學與評量」的教師專業素養。

【注意事項】第一週即有作業,請第一週起勿缺課。各週課程環環相扣,若加選者眾,由加選前均出席課程者優先選課。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一)依據課程綱要、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CIA)。
(二)依據課程綱要、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CIA)。
(三)探究與實作的設計與實施。
(四)應用多元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學生修畢本課程後的預期Outcome】
(一)學會課程、教學、評量所需的基本原理、原則。
(二)應用所學的原理、原則,以倒序設計一個學科單元的素養教學與評量(以實習教師教學演示1或2小時為例)。
(三)學會以現象本位(跨學科)學習為基礎,應用所學的原理、原則,設計一門引導學生「探究與實作」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課程要求
【班規說明】
1. 缺課者一律上校方線上系統請假。
2. 事假者需事先繳交作業,病假者請假一週內繳交,逾期不收。
3. 請依時程繳交正確作業,繳交錯誤者逾期不得補繳。
4. 所有報告均需上傳至NTUCOOL。
5. 其他作業繳交相關事宜請洽助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約3小時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3:30~15:00 備註: 地點:新聞所403室 
指定閱讀
1. 符碧真、李冠穎(2023)。面對新課綱「探究與實作」:師資培育「雙實作」的教育實踐課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8(3),239-273。
2. 符碧真(2018)素養導向國教新課綱的師資培育:國立臺灣大學「探究式─素養導向的師資培育」理想芻議。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個人/課堂參與 
20% 
包含出席狀況與課堂討論,參加學習成果嘉年華者另有加分。 
2. 
個人/預習作業 
20% 
課前閱讀指定原文文獻,並依以下指示撰寫完整書面文章,本學期共有三次預習作業。 【預習作業架構】 (1) Summary(大前提):摘要作者重點。 (2) Comments(小前提):對全文邏輯結構及作者看法加以評析。除說明對結構、作者論點認不認同外,亦需說明 Why? (3) Questions(研究問題):根據comment,提出好奇或延伸性的問題,三者緊密扣連,才能彰顯主軸的一致性。 ★Summary旨在確認是否讀懂他人傳達的訊息,Comments旨在檢驗自己的評析能力,Question旨在檢驗自己提出問題意識的能力。 【評量標準】 1. 行文是否順暢且段落銜接流暢有理。 2. 摘要是否包含問題意識、結論與核心概念。 3. 評析是否兼論文章結構與內容,且皆有論述支撐。 4. 研究問題是否由評析延伸而來,並說明該問題之重要性與研究價值。 【撰寫作業注意事項】 • 作業應由自己撰寫,畢竟最終需要通過教師資格考試。課程目標是學生在沒有AI輔助的情況下,也可以自己完成五次預習作業。。 • AI僅能用來翻譯英文閱讀材料,不得用來撰寫作業,且應留意前後文脈絡。如AI翻譯有誤,致使作業扣分,作者應自行負責。 • 作業皆會進行相似性比對、AI工具檢測。 • 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且僅可使用中文作答。 
3. 
個人/單堂課程教案設計 
20% 
請同學由任教科目中自選一單元,並從實習教師的角色出發,設計一份以培養素養為目標、長度1~2節課的教案。本作業將包含口頭與書面報告。 【評量標準】 1. 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倒序設計原則。 2. 教案是否包含對素養的有效評量。 3. 教學流程設計是否符合所學之教學原理。 4. 成果報告呈現是否清楚、吸引人。 
4. 
小組/探究作業 
20%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從新課綱19項議題相關的現象切入,找出各組有興趣的問題後模擬中學生撰寫探究報告。 【作業要求】 • 開始探究後第三週繳交探究報告初稿,並以世界咖啡館形式向同學口頭說明探究結果(每位同學皆需上台)。 • 初稿經教師批改發回後,再繳交修改稿作為成績之判斷準據。 【評量標準】 1. 摘要撰寫是否完整且連結緊密。 2. 問題意識是否清楚、結論是否回答問題。 3. 是否有提出假設且後續推論合乎邏輯。 4. 口頭報告呈現是否清楚、吸引人。 
5. 
小組/跨學科探究與實作教案設計 
20%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將探究作業的主題延伸為一門面向中學生的跨學科現象本位探究課程,並應用上課所學的教學原理、原則,設計成一份完整的教案。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將請同學上台報告教案設計內容,並於一至兩週後繳交書面報告。 ★教案設計由小組共同進行,惟書面報告每人均需繳交(有部分內容需請同學個別填寫),篇幅以20頁內為原則。 【評量標準】 1. 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倒序設計原則。 2. 教學流程設計是否符合所學之教學原理。 3. 教案是否能以學期為單位對素養進行有效評量。 4. 成果報告呈現是否清楚、吸引人。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課程】課程簡介與班規建立
【活動】期初前測 
第2週
2/26  【課程】教學常見問一:上課秩序亂,學生不願聽講怎麼辦?——從行為論看班級經營
【活動】拼圖法再讀預習文本
--
【個人作業】HW1:Out of control (課前繳交) 
第3週
3/5  【課程】
1. 新課綱的素養教學為何?——素養教學的why, what, how?
2. 教 vs.學曲線與教學流程——鳳頭、豬肚、豹尾的教學流程?
--
【上課材料】符碧真(2018)素養導向國教新課綱的師資培育:國立臺灣大學「探究 式─素養導向的師資培育」理想芻議。 
第4週
3/12  【課程】教學常見問二:學生為什麼聽不懂?怎麼辦?——談認知發展論、訊息處理論與建構論
【活動】拼圖法再讀預習文本
--
【個人作業】HW2:Constructivism and Cognitivism(課前繳交) 
第5週
3/19  【課程】
1. 倒序設計與教學流程
2. 如何應用OACI設計單元素養教學與評量
 
第6週
3/26  【課程】教學常見問三:學生沒學習動機?怎麼辦?——談動機論
【活動】拼圖法再讀預習文本
--
【個人作業】HW3:Motivation theor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課前繳交) 
第7週
4/2  【課程】
1. 新課綱的跨學科探究與實作:為何強調跨學科?與九年一貫有何異同?常見的模式有哪些?
2. 現象本位學習:與跨學科統整、專題探究之關聯?
【活動】小組探究作業開始:從新課綱19項議題中找出一個研究問題進行探究。
--
【上課材料】
符碧真、李冠穎(2023)。面對新課綱「探究與實作」:師資培育「雙實作」的教育實踐課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8(3),239-273。 
第8週
4/9  【課程】多元教學法:
1. 講述法——如何讓人想聽、聽得懂?
2. 探究法——知識花園的探險樂趣。
3. 合作學習法——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Jigsaw & Group investigation
4. 提問教學法:4F與ORID焦點討論法。 
第9週
4/16  【活動】小組探究成果發表(世界咖啡館):
每人報告4分鐘、詢答2分鐘。
--
【團體作業】GW1.0:繳交探究報告初稿書面檔。 
第10週
4/23  【活動】探究作業檢討 
第11週
4/30  【活動】期末探究教案Checkpoint 1:倒序設計
Step 1: Outcomes確認預期學習結果
Step 2: Assessment確認學習成效的證據探究報告檢討
--
【團體作業】GW1.1:繳交探究報告修正版書面檔。 
第12週
5/7  【活動】期末探究教案Checkpoint 2:倒序設計
Step 3: C & I﹕現象+提問
--
【個人作業】HW4:繳交1-2節課設計任教學科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 
第13週
5/14  【活動】期末探究教案Checkpoint 3:倒序設計
Step 3: C & I﹕現象+提問 
第14週
5/21  【課程】AI之於教學的倫理與應用 
第15週
5/28  【活動】
1. 期末教案口頭報告(世界咖啡館):每人5分鐘報告+3分鐘交流。
2. 期末後測。 
第16週
6/4  【本週不上課】期末作業截止
--
【Final Report】GW2:繳交探究教案書面報告+個人反思。(每人一份)
【個人作業】HW5:繳交期末互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