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課程發展與設計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Design 
開課學期
113-2 
授課對象
學程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授課教師
王秀槐 
課號
EduTch5206 
課程識別碼
P01EU224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本課程以英語授課。以「雙語教學」單元為主,其餘部分以中文授課。教育方法課程,非教程生限7人修。上課地點新聞所302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為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新趨勢,新一代教師必須具有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專業知能,以發展創新課程,促進學生優質適性學習。課程內涵包括:(1)108課綱理念與內涵、(2)微型教學設計與實作、(3) 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作、(3) 課程理論與反思 以及 (4) 雙語教學設計與實作。本課程兼具理論與實務,透過理論講解、模式介紹、設計實作、同儕與教師回饋等「做中學」的過程,培養修習者具有課程設計、理念反思與合作創新的能力。 

課程目標
1. 理解108課程綱要理念與內涵
2. 掌握BOPPPS教學設計方法與實作
3. 掌握OAI議題素養課程設計方法與實作
4. 擴展國際視野並掌握雙語教學方法與實作 
課程要求
***選課同學以及欲加簽者必須出席第一週課程***
因不可抗拒因素未能出席請事先寄信向老師請假,若未出席亦未請假則視為放棄選課,老師將視情況遞補加簽者。 老師信箱:wanghs109@gmail.com

若因不可抗力之因素未能出席第一週課程,請事先寄信向老師及助教請假(主要收件者給老師,副本給助教)。若未出席亦未請假則視為放棄選課,老師將視情況遞補加簽者。
老師信箱:wanghs109@gmail.com 王秀槐教授
助教信箱:b09101023@ntu.edu.tw 楊惠琳助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2-3 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Holmes, B & Mclean, M. 張文軍(譯)(1999)。各國課程比較研究。臺北:揚智。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黃政傑(主編)(2005)。課程思想。臺北:冠學出版社。
歐用生(2006)。課程理論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
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賴麗珍(譯)。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北:心理。
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賴麗珍(譯)。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設計法指南。臺北:心理。
John L. Brown. 賴麗珍(譯)。善用理解的課程設計法。臺北:心理。
林子斌、張錦弘 (2021)。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台北:親子天下。
林子斌等 (2021)。雙語教育: 沃土模式在臺灣教學現場之實踐經驗。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淑卿、白亦方、林永豐、黃嘉雄、楊智穎 (2020)。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 (2022)。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與設計:課程學的想像。台北:天鶴網路書店。
陳超明、馬可珍 (2022)。雙語教育完整手冊:一本教育主管、教學者、家長、學生必備的手冊。台北:文鶴出版。

Wiggins, G.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N.Y: ASCD.
Wiggins, G. & McTighe, J. (2011).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Guide to Creating High-Quality Units. N.Y: ASCD.
Cullen, R., Harris, M., Hill, R. R.,Weimer , M. (2012).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N. Y.: Jossey-Bass.
McConnell, C., Conrad, B., Uhrmacher, P. B. (2020). Lesson Planning with Purpose: Five Approaches to Curriculum Design. N. 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roctor, C. P . & Boardman, A. (2016). Teaching Emergent Bilingual Students: Flexible Approaches in an Era of New Standards. N. Y.: Guilford Press.
Dexter Mack (2020).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wo Languages. N. Y.: Guilford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個人 
40% 
(1) BOPPPS微型教案設計與實作(25%) (2)課程理論:設計取向(課前預習單)(5%) (3) 國內外教科書大觀園(參訪學習單) (5%) (3) 真人圖書館心得反思單 (5%) 
2. 
小組 
50% 
(1) OAI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報告(35%) (2) 雙語教學(10%) (3) 同儕互評(5%) 
3. 
課堂 
10% 
(1) 為鼓勵與肯定學生準時出席上課,每次上課須簽到。 (2)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者視情況酌予加分,以茲鼓勵。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8  課程導論 
第2週
2/25  BOPPPS微型教學設計 
第3週
3/04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第4週
3/11  BOPPPS微型教學演示(1) 
第5週
3/18  BOPPPS微型教學演示(2) 
第6週
3/25  OAI議題導向素養課程設計(階段一):建構目標 
第7週
4/01  OAI議題導向素養課程設計(階段二):設計評量 
第8週
4/08  OAI議題導向素養課程設計(階段三):規劃活動 
第9週
4/15  講座 (1):雙語課程教學經驗分享 
第10週
4/22  雙語教學(1):
Classroom Language-1
Teach Vocabulary
Game-Based Teaching 
第11週
4/29  雙語教學(2)
Classroom Language-2
Instructional Language 
第12週
5/06  OAI課程設計成果發表 
第13週
5/13  課程理論:種類&取向 
第14週
5/20  參訪教科書圖書館 
第15週
5/27  雙語教學(3):Bilingual Teaching Demo 
第16週
6/03  講座(2):真人圖書館: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