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tudies Field |
開課學期 |
107-2 |
授課對象 |
學程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
授課教師 |
溫在弘 |
課號 |
EduTch5801 |
課程識別碼 |
P01 U601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不屬於教育學分課程,上課地點:地理系第一教室。不限教育學程學生修習。與洪伯邑合授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72EduTch580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上課地點為地理一教室
本課程為中等學校教育學程課程,本學期課程由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溫在弘老師與洪伯邑老師授課。溫在弘老師的研究專長與為空間流行病學、空間分析及地理計算科學;洪伯邑老師的研究關懷則包括食物與農業的社會研究、地景研究、邊界研究等。
因應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對「跨領域」與「探究實作」的重視,本課程將以社會學科議題討論方式進行。議題討論的部分,由兩位授課教師各自的專長,分為食物農業、疾病與環境、智慧城市三部分,於每周課程中,學生從歷史、地理、公民等不同學科的觀點思考議題,並彼此討論與對話,進而思考社會學科與當代社會的關係。最後,本課程亦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所學,製作與討論議題相關的跨領域社會學科教案。
除了每周的議題討論,我們也會邀請來自歷史、地理、公民學科教學現場的中學教師們來課堂演講,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與心路歷程,以讓上課同學對於從事社會科教學有更充足的認識與準備。
|
課程目標 |
1. 認識歷史、地理、公民等社會學科的內容與延伸議題
2. 瞭解新世紀的教育挑戰
3. 思考社會科學與當代社會的關係
4. 生活世界的分析與問題導向(problem-oriented)的研究議題
5. 學習設計、運用社會領域的多元教學方法
|
課程要求 |
課堂進行方式:
本課程以主題講座的方式進行,首先會邀請來自歷史、地理、公民學科教學現場的高中老師們,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課程會由兩位授課老師就各自的專長,將課程內容分為三大主軸:食物農業、疾病與環境、智慧城市。
每週課程都會依不同的議題,要求修課學生事先閱讀相關的資料文本其形式可能包含新聞評論、紀錄片、雜誌期刊……。除了老師和助教安排的建議讀物,也鼓勵學生自行延伸去尋找更多的閱讀素材。
兩個小時的課程會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節課程會將修課學生們依專業背景分為歷史、地理、公民三組,討論其專業學科針對該議題,有哪些著墨的部分及特殊的觀點。並以現場抽籤方式,讓特定組別上台發表組別討論內容。後半節課程,則也是會以抽籤,請組別就另外兩個學科先前分享的觀點,做出回應、比較與交流。
平時作業:
每組同學在閱讀過當週的資料後互相討論,寫下綜合性的評論和反思。篇幅以不超過一頁A4為主。
期末成果:
在食農、疾病與環境、智慧城市的範疇中,各自尋找一個議題,設計出涵蓋歷史、地理、公民的觀點的跨領域教案。其教案的目標除了要讓學生對該議題或專業知識有更深的了解,也要注重其素養導向內涵。具體而言,教案本身要能啟發學生以宏觀的視野,去思考其經驗現象的發展脈絡,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競逐……。
老師會依各組別交出來的紙本教案做評分,選出較優秀的組別於地17週課程上台發表。現場除了授課老師,還會邀請到在學科教學現場的老師們給予回饋。老師們將會依各組表現和成果,為同學們斟酌加分。換言之,教案要寫的好,才有爭取上台發表、成績加分的機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Busch, Akiko著,王惟芬譯(2018),《意外的守護者: 公民科學的反思》,左岸文化
Diamond, Jared著,王道還、廖月娟譯(2015),《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時
報出版
Joassart-Marcelli, P., & Bosco, F. J. (2018). Food and Place: A Critical
Exploration. 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led.
McNeill, William H.著,楊玉齡譯(1998),《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天下出
版
McMichael, Tony著,王新雨譯(2007),《人類浩劫─失衡生態的反噬》,台灣商務
O`Neil, Cathy著,許瑞宋譯(2017)《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大寫出版
Pollen, Michael著,鄧子衿譯(2012),《雜食者的兩難: 素食、有機和野生植物的自然史》,
大家出版
Townsend, Anthony M.著,張美惠譯(2014),《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臉譜出
版
吳音寧(2007),《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印刻出版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劃(2015),《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行人
出版
桝潟俊子等著,蕭志強等譯(2016),《食農社會學: 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開學文化
劉志偉(2012),《美援時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啟動文化
楊鎮宇(2019),《食‧農: 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游擊文化
|
指定閱讀 |
(以下閱讀資料,依課程進行需要調整)
食農體系的全球化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世界(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l-uXyLAik
范達娜﹒席娃:農業不該是工業,是與心靈緊密相連的系統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1838
本土農業的再思考
「台灣小麥復興」系列報導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heat-report/category/part-5/
鬼王對決白米炸彈客:台灣農業辯論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19-opinion-bingjiang-farming/
有機生產與環境友善農食系統爭議性與可能性
有機食物:新的「農業問題」?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10/04/chi-mao-wang/
突破同溫層農業大辯論!慣行有機小農大農,面對生存,農業往哪走?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636/
青年回鄉務農的機會與挑戰
蘭陽平原上的倆佰甲,夢想與新農育成場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36120/
青農的不文青告白:「沒賺到 100 萬卻已欠農會信用部 200 萬」,返鄉才不是夢想!
https://buzzorange.com/2018/08/13/yong-farmers-back-to-town/
蘋果日報 鋤不動的鑽石田 荒地金磚2.0
http://inv.appledaily.com.tw/farmland/?fbclid=IwAR1SwG518Fhz2TKCeNwakbtUvioLNklQafhHaMznL6q2ZkuMeujU1AQocC4
【農地價格爭議一】理解,是解開農地問題的起點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news&id=2844&fbclid=IwAR3wefbTHPbCas0HzSNBiwck2B4_AdYTvFFmMzkC75PmFvPfCWlyXtiBrHg
【農地價格爭議二】先承認天價農地再也回不去了,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2848&fbclid=IwAR1dM5lw0y7Ezy5gDchTKYdWZZQ4knft7z9NrpUNZ8x-6Q3osZQhrtA4F3I
【農地價格爭議三】台灣天價農地的背後結構,我們如何觀看?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news&id=2863&fbclid=IwAR1ThybzIvK0UwnQpNHGomdE4yAUslEV7TtwRzQrUp1J6WhuNnPTM4ezHmI
台灣漁業現況與爭議
上千漁民抗議「罰太多」,漁業治理成為誰的噩夢?https://www.twreporter.org/a/fishermen-protest
【走入印尼|仲介篇】台印聯手剝削萬名漁工
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indonesia-agency
非洲豬瘟或禽流感等疫情與台灣社會
趕不走的外患!禽流感年年有,為何無法根絕?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272328
「非洲豬瘟」防疫背後,一場全球地緣政治的餐桌戰爭正在開打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8216
病媒蚊孳生與環境衛生
大數據治登革熱 台大時空演算法阻擴散路徑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8-15/135377
傳染病與政治經濟:從伊波拉疫情談起
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10311/10311-15.pdf
散播傳染病 人類是關鍵
https://e-info.org.tw/node/94547
空氣汙染、居民健康與區域發展
空污「貧富差距」惡化 全球95%人都呼吸有毒空氣
https://e-info.org.tw/node/211122
這波紫爆提醒台灣的事
http://www.taiwanwatch.org.tw/node/1179
智慧監控與公民社會
賽博龐克的憂慮:智慧城市還是監控城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723/3032414
開放源碼運動與都市治理
走進台灣「零時政府」,他們改變了什麼?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01-taiwan-g0v/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率 |
10% |
|
2. |
平時作業 |
10% |
議題論點 |
3. |
課堂討論 |
40% |
發表、回饋交流各佔20% |
4. |
教案設計 |
40% |
食農、疾病與環境(或智慧城市)主題教案各佔20% |
5. |
期末發表 |
0% |
視情況加分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9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2/26 |
演講一 |
第3週 |
3/05 |
洪老師 Lesson 1 食農體系的全球化 |
第4週 |
3/12 |
洪老師 Lesson 2 本土農業的再思考 |
第5週 |
3/19 |
洪老師 Lesson 3 有機生產與環境友善農食系統爭議性與可能性 |
第6週 |
3/26 |
洪老師 Lesson 4 青年回鄉務農的機會與挑戰 |
第7週 |
4/02 |
春假停課 |
第8週 |
4/09 |
討論衛理女中教學事宜 |
第9週 |
4/16 |
期末構想發表 |
第10週 |
4/23 |
演講二 (洪伯邑老師參加國外研討會) |
第11週 |
4/30 |
第一輪發表(1) |
第12週 |
5/07 |
第一輪發表(2) |
第13週 |
5/14 |
第二輪發表(1) |
第14週 |
5/21 |
第二輪發表(2) |
第15週 |
5/28 |
衛理女中發表 |
第16週 |
6/04 |
演講三 |
第17週 |
6/11 |
期末教案發表(優秀的組別才能有發表加分的機會) |
第18週 |
06/18 |
期末考週停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