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婦女與性別研究導論 Introduction to Gender and Women's Studies |
開課學期 |
104-2 |
授課對象 |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葉德蘭 |
課號 |
Prog5732 |
課程識別碼 |
P03 U001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A,B,C(18:25~21:05) |
上課地點 |
外教201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以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的學生優先。與黃長玲合開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2WRP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隨著全球性別平權議題的成長﹐婦女與性別研究在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無論是研究主題或是研究方法﹐都有重要的發展及論辯。本門課的目的是從婦女與性別研究的角度﹐反省各個學科中存在的性別偏見或性別盲點﹐以及理解當前學界嘗試建構具性別觀點的知識體系之初步成果。課程內容包括探討基礎性別理論﹐以及性別研究與各學科對話的情形﹐使修課同學能對性別研究的發展與知識進程有所理解。
課程進度
1. 02/24 課程介紹及相關規定說明
性別的社會建構
2. 03/02 Connell: Ch. 1, 2; Johnson: Ch. 1, 2.
3. 03/09 Gould: de Beauvoir; MacKinnon; Butler.
性別角度的學科思考
4. 03/16 講座: 吳嘉苓、黃長玲 (Connell: Ch. 4, 5; Paxton)
5. 03/23 講座: 洪貞玲、江芝華 (倪炎元; Wylie)
6. 03/30 講座: 陳昭如、曾郁嫻 (Hall; Chamallas: Ch. 1)
7. 04/06 學科思考作業:心得報告;D, E & L: Ch. 7.
8. 04/13 學科思考作業:心得報告
9. 04/20 Hesse-Biber: Ch. 1, 2.;期末小組計畫發想討論
性別的多元世界
10. 04/27 全球化與性別: D, E & L: 10; Gould: Narayan; Connell: Ch. 7
11. 05/04. 國際規準(international framework):Davids et al.; Meier
12. 05/11 . 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Weldon; 婦研縱橫第96期專題。
13. 05/18 . LGBTIQQ: Connell: Ch. 6; Hesse-Biber: Ch. 29.
14. 05/25 網路世界中的性別: internet misogyny, revenge porn and online games
15. 06/01 期末小組計畫討論; Johnson: Ch. 10.
16. 06/08 期末小組計畫口頭報告
17. 06/15 期末小組計畫書面報告
18. 06/22 學期總結﹐成績確認
|
課程目標 |
探討性別研究與各學科對話的情形﹐以及性別平權在不同專業領域中的實踐經驗﹐使修課同學能對性別研究領域有較為全面性的理解。 |
課程要求 |
具備口頭及書寫溝通能力,並能在上課前自行完成指定中英文閱讀。
學期成績由下列五部份組成﹕
1. 個人課堂心得與提問 10%
每位同學每週需於課堂上撰寫心得及提問﹐無論是心得或提問﹐需著重知識性。
2. 分組文章導讀與提問作業 20%
各週閱讀文章由同學分組導讀與提問﹐各佔學期成績15%及5%﹐每組同學需先上傳提問及口頭報告檔案至課程網頁討論區,並於課堂上報告指定閱讀文章之文章摘要及補充資料﹐相關說明如附。
3. 個人學科思考作業與分組訪談 25%
每位同學參考閱讀資料或課程教材,針對自己所屬的學科,由性別研究或女性主義的角度來提出反省,並與相同或接近之科系同學共同進行小組訪談。相關說明如附。
4. 期末分組報告35%
期末分組報告為課堂討論或演講主題之延伸性研究﹐報告成果分為兩部份呈現﹐口頭(10%)與書面報告(25%)。報告進行與撰寫方式將在課堂上說明。
5. 組內互評 10%
文章導讀、提問作業及期末小組計畫同組同學互評各佔學期成績5%﹐互評依據為同組其他同學對於分組報告的貢獻程度。成績以0到5分為原則﹐分數可至小數點一位﹐若是給予同組任何同學0分或5分﹐需說明評分理由。若是給予同組所有同學一樣成績,等同漠視同組伙伴個別貢獻程度,此一學生本項0分。
分組文章導讀與提問作業說明
各週閱讀文章由同學分組導讀與提問﹐分佔學期成績 15%及 5%。本作業的目的在於清楚理解閱讀資料中所呈現的理論觀點或重要概念﹐並能將這些觀點或概念與知識或對於性別現象的思考聯結到自己主修科系的既有知識框架(existing 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
作業內容要求﹕
1) 每組同學以該週閱讀資料為基礎﹐於課堂上報告文章內容摘要﹐可選擇任何數個你們認為重要的段落﹐或是具焦於重要概念來提點大家。
2) 解釋文章重要內容/概念的意義。
3) 說明這個/些重要內容/概念對你們在知識上的啟發或是對於性別現象思考的幫助及其他相關補充資料。
4) 提問包括: (a)文章內容理解上的問題(b)能讓大家在課堂上討論的國內性別現象相關延伸問題;需先上傳提問至課程網頁討論區。
個人學科思考作業與分組訪談說明
本作業的目的在於應用本課程所學反省自己所屬學科,作業分為兩部分:閱讀與訪談。同一系所可組成同組,對特定學術領域有興趣者亦可成組。
作業內容要求﹕
1. 個別閱讀:每位同學自行擇一參考閱讀資料(自己所屬的學科相關論文或書籍篇章),該文章觀點需由女性主義或性別研究的角度來提出反省自己所屬的學科的理論概念或研究者的經驗。閱讀後寫出摘要及心得,於4/6以書面繳交。(15%)
2. 小組訪談:根據閱讀該文與課程教材及平日觀察,擬定至少5個問題,訪談自己或相近系所的一位教師或博士生,可能著重某一重要的理論﹐概念﹐觀點或約定俗成的作為中的性別意涵,及其對不同性別者在此學術領域發展的影響。亦可討論如何避免性別偏見或性別盲點影響你所屬的學科的發展。訪談結果及結論,於4/13以書面繳交,並於當日課堂中口頭報告,與同學分享。(15%)
3. 書面訪談結果及結論建議內容:
1) 首先簡述你所屬學科中某一個重要的理論﹐概念﹐觀點或約定俗成的作為。
2) 由性別研究或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參考閱讀文章和訪談內容分析此一理論﹐概念﹐觀點﹐或作為(practice)中存在的性別偏見或性別盲點。
3) 你所呈現的性別偏見或性別盲點﹐如何影響你所屬的學科的發展(請務必引用閱讀文章和訪談內容)。
4) 說明未來你如果投身和目前所屬學科相關的專業﹐你覺得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改變或改善。
作業基本要求:
1) 請使用A4紙書寫,字體須為標楷體或是細明體12號字型,並以釘書機固定,請勿使用文件夾。
2) 作業篇幅以2000字為原則﹐至多 3000字。期末分組報告以不超過 6000字為原則。
3) 請留意作業繳交日期﹐遲交一天扣一分﹐至多遲交兩天。
如有特殊而又能被任課教師接受的理由,請事先說明,可以經由討論設定繳交日期。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倪炎元,「台灣女性政治精英的媒體再現」,新聞學研究,第七十期,民國91年1月,17-58頁。
Chamallas, Martha. (2016). Introduction to Feminist Legal Theory, Third Edition.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Connell, Raewyn.(2011)《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a World Perspective)。台北:
書林。
Davids, Tine, Francien Van Driel and Franny Parren. (2014). Feminist Change
Revisited: Gender Mainstreaming As Slow Revolu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6: 396-408
Davis, Kathy, Mary Evans and Judith Lorber. (2012) Handbook of Gender and Women's
Studies. Gould, Carol C. (Eds.), Gender: Key Concepts in Critical Theory.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Hall, M. Ann. (2002). The Discourse of Gender and Sport: From femininity to
feminism . In Sheila Scraton and Ann Flintoff (eds.), Gender and Sport: A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Hesse-Biber, Shrlene Nagy. (2012). Handbook of Feminist Research: Theory and
Praxis (Second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Johnson, Allen.(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The Gender Knot)。台北:群
學。
Meier, Petra. (2011). Sowing the Seeds of Its Own Failure: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Social Politics 18 (4): 469-489.
Paxton, Pamela. (2008) Gendering Democracy. In Gary Goertz and Amy Mazur (eds)
Politics, Gender, and Concept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ldon, S. Laurel. (2008) Intersectionality. In Gary Goertz and Amy Mazur (eds)
Politics, Gender, and Concept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ylie A. (2007) Doing Archaeology as a Feminist: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14: 209-216.
Internet Misogyny:
http://www.motherjones.com/media/2014/04/open-internet-closed-to-wome
n
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4/may/08/misogyny-worse
-than-before-internet
Revenge Porn:
http://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15/oct/11/revenge-porn-175-cases-
reported-to-police-in-six-months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olivia-wilson/revenge-porn-is-more-than_b
_7641876.html
Gender and Online games
http://clrn.dmlhub.net/content/gender-and-sexism-in-online-gaming-communities
http://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08/mar/05/games.internet
|
參考書目 |
參考書目
Magezis, J.(2000) 《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
Wharton, A.S. (2005).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lden, MA:
Blackwell.
Saul, J. M. (2003). Feminism: Issues & Arguments.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顧燕翎主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
何春蕤 (2003) 《跨性別》。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卡維波(1997) 〈什麼是酷兒?──色情國族〉。收於紀大偉(編),《酷兒啟示錄》。231-243。臺北:元尊。
畢恆達(2004) 《空間就是性別》。臺北:心靈工坊。
畢恆達、洪文龍(2006) 《GQ男人在發燒》。臺北:女書。
賴孟泉、紀品志(2009) 〈不再是醫師:簡述當代精神醫學對性傾向的觀點〉。《輔導季刊》,4,58-70。
吳台齡(2012) 〈批判精神科醫師的基督信仰實踐〉。論文發表於「當我們同在異起:同志與精神醫療研討會」,臺南:成大醫學院第三講堂。
洪兆嘉、張玨(2006) 〈正視女性飲酒問題:性別角度的初探〉。《臺灣衛誌》,25(6),419-429。
張玨、張心潔(2006) 〈臺灣菸害防治政策的性別分析:以女性吸菸為例〉。《臺灣衛誌》, 25(2),115-124。
姚克武、韓文蕙、徐玉珍、謝佳容、張玨(2010) 〈由公共衛生觀點看妓權〉。《女學學誌》,26,193-
218。
張宏誠(2000) 〈性傾向歧視審查基準之研究──從「性別平等」論同性戀者平等權基礎〉。《東吳法律學
報》,12(2),47-87。
張金權(2012) 〈誰是有牌的性變態?──法與精神醫學之「性別認同」政治〉。《婦研縱橫》,97,48-
59。
黃長玲(2008) 〈民主深化與婦運歷程〉。收於王宏仁、李廣均、龔宜君(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
會》。台北:群學。
李廣均(2002) 〈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以「國家考試金榜題名錄」中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四年考試及格
人員為例〉。《女學學誌》,13,219-260。
彭渰雯(2005) 〈在「宰制」和「需求」之外──性消費者論述的女性主義分析〉。《女學學誌》,20,
131-171。
朱偉誠(2003) 〈同志台灣﹕性公民、國族建構或公民社會〉。《女學學誌》,15,115-152。
佚名(2003) 〈我和邁克〉。收於哈佛克里姆森報(編),《感動哈佛:成功進名校經典自傳50篇》。116-
121。台北:先覺。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4 |
課程介紹及相關規定說明 |
第2週 |
3/02 |
Connell: Ch. 1, 2; Johnson: Ch. 1, 2. |
第3週 |
3/09 |
Gould: de Beauvoir; MacKinnon; Butler. |
第4週 |
3/16 |
講座: 吳嘉苓、黃長玲 (Connell: Ch. 4, 5; Paxton) |
第5週 |
3/23 |
講座: 洪貞玲、江芝華 (倪炎元; Wylie) |
第6週 |
3/30 |
講座: 陳昭如、曾郁嫻 (Hall; Chamallas: Ch. 1) |
第7週 |
4/06 |
學科思考作業:心得報告;D, E & L: Ch. 7. |
第8週 |
4/13 |
學科思考作業:心得報告 |
第9週 |
4/20 |
Hesse-Biber: Ch. 1, 2.;期末小組計畫發想討論 |
第10週 |
4/27 |
全球化與性別: D, E & L: 10; Gould: Narayan; Connell: Ch. 7 |
第11週 |
5/04 |
國際規準(international framework):Davids et al.; Meier |
第12週 |
5/11 |
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Weldon; 婦研縱橫96期 |
第13週 |
5/18 |
LGBTIQQ: Connell: Ch. 6; Hesse-Biber: Ch. 29. |
第14週 |
5/25 |
網路世界中的性別: internet misogyny, revenge porn and online games |
第15週 |
6/01 |
期末小組計畫討論; Johnson: Ch. 10. |
第16週 |
6/08 |
期末小組計畫口頭報告 |
第17週 |
6/15 |
期末小組計畫書面報告 |
第18週 |
6/22 |
學期總結﹐成績確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