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生命的軟弱韌性
The Strength of Resilience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學程  生命教育學分學程  
授課教師
曾雪峰 
課號
Prog5256 
課程識別碼
P36 U30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5,6(12:20~14:10) 
上課地點
共103 
備註
生命教育學分學程認列選修課程。兼通識A45*。與宋玫玫合授
總人數上限:3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兩位教授曾雪峰(腦開刀、感染、癱瘓被宣告不治)與宋玫玫(中年中風、導致中度身障)由於自己的生命突然遭受重大巨變,而深刻體會出面對無可抗拒的挫折時,從中培養接受打擊不屈不撓的軟性力量、以及重新站起之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想開此新課,與學生一同探索「軟強」的概念,探討軟強或回彈力(resilience)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身生命中找到軟強回彈力的來源。
台灣社會的文化向來頌揚傑出、剛強,詞彙中總是將「堅」與「強」、「軟」與「弱」併聯在一起,強調優秀者要堅強維持自身優勢,取得人生勝利組的最佳位置,方有光明幸福的未來。然而人生道上不可能沒有挫折,尤其台大學生天資聰穎,求學過程中普遍表現傑出,在面對挫敗、創傷時,克服的能力則可能普遍較缺乏。如何在每一次的挫敗經驗之中找到讓自己更茁壯的回彈力,是本課程希望帶給即將離開校園舒適圈、進入社會迎戰未知挑戰的同學的素養。 本課程並將運用未來思考的工具,協助同學構思訂定明確目標與實際可行一步步階段性的企劃案。
-
想加簽課程的同學,麻煩第一週直接到課堂參與課程,我們會在下課的時候處理加簽問題。
有其他問題的話,歡迎寫信與助教聯絡
簡敬人 b09704022@ntu.edu.tw
主旨請寫上:生命的軟弱韌性課程相關事務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中心主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這個問題:
“If unexpected catastrophes suddenly occur, would you be resilient to face the new challenge?” (「如果悲慘的意外無預警地發生,你是否有足夠的韌性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局?」)

「培養面對巨變的軟強力量」
藉由實際探究與討論,學生將更能夠:
1. 思考體會如何面對巨大挫折;
2.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時,練習調適自我;
3. 培養健康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態度。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Brené Brown著,洪慧芳譯。(2012/2022)。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第一章 永遠不夠:檢討「永不自足」的文化,頁41-54。
2. Clayton M.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 Karen Dillon著,廖月娟譯。(2012/2022)。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台北:天下文化。經驗學校,頁198-220。
3. Clayton M.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 Karen Dillon著,廖月娟譯。(2012/2022)。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台北:天下文化。第1章 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頁40-67。
4. Clayton M.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 Karen Dillon著,廖月娟譯。(2012/2022)。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台北:天下文化。結語:你拿什麼衡量人生?頁266-282。
5. Brené Brown著,洪慧芳譯。(2012/2022)。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第二章 破解脆弱的迷思,頁56-82。
6. Brené Brown著,洪慧芳譯。(2012/2022)。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第四章 防衛脆弱的武器,頁144-169。
7. Brené Brown著,洪慧芳譯。(2012/2022)。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第四章 防衛脆弱的武器,頁170-185。
8. Brené Brown著,洪慧芳譯。(2012/2022)。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第四章 防衛脆弱的武器,頁185-207。
9. 建議配合課程操作,閱讀「延伸閱讀2」(第12週)
10. 建議配合課程操作,閱讀「延伸閱讀2」(第13週)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1. Inayatullah, S. (1998). Causal layered analysis: Poststructuralism as method. Futures, 30(8), 815-829.
2. 宋玫玫。(2014)。情節分析法。收錄於鄧建邦、陳瑞貴、陳國華、陳建甫、紀舜傑、宋玫玫、彭莉惠、吳姿瑩編,未來學:理論、方法與應用(頁127-161)。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中心。(ISBN978986598264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參與 
30% 
 
2. 
作業 
45% 
 
3. 
期末發表 
2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