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日本經濟發展與結構變化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Japan |
開課學期 |
103-1 |
授課對象 |
學程 日本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蘇顯揚 |
課號 |
Prog3008 |
課程識別碼 |
P48 307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共307 |
備註 |
兼通識A2*。日本研究學程學生優先選課。日文系學生修習本學程課程之學分,計算為系外一般選修學分。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1Prog3008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的安排大致以2週進行一個主題的講授為主,內容包括:
1. 日本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
2. 日本的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
3. 日本經濟成長與景氣變動
4. 近代日本經濟發展與結構變化
5. 日本產業的全球化與經濟發展
6. 新創企業與經濟發展
7. 製造業的競爭力與經濟發展
8. 新興國家的發展與日本經濟
9. 產業結構變化與環保課題
10.石油危機與日本經濟
11.自由貿易體制下的日本經濟發展
|
課程目標 |
分析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以及其結構的變化,對了解我國經濟發展及未來經濟展望可以發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效。本課程內容包括分析日本經濟長期成長過程、歷史性發展、以及目前的產業結構等,較不偏重歷史的敘述,而是偏重與現況的連結。利用總體經濟數據加上歷史上的經緯,闡述日本經濟社會的改變以及其運作模式、機制等,說明其對日本現今經濟的影響,並展望未來。本課程並非講解經濟理論,主要是由經濟現象來說明經濟發展的意義,並觸及政治以及思想的一般社會現象。 |
課程要求 |
加強了解經濟名詞的意義並重視媒體之經濟時事報導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指定閱讀及
延伸閱讀
1. 劉慶瑞,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軌跡-從戰後廢墟、經濟奇蹟到新挑戰的質性分析-,致良出版社,民國98年9月,1-290頁。
2.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下),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8 |
日本經濟發展與結構變化 |
第2週 |
9/25 |
日本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變遷 |
第3週 |
10/02 |
日本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變遷 |
第4週 |
10/09 |
1. 安倍經濟學「國家戰略特區」結構改革措施
2. SEIREN 企業的經營策略 |
第11週 |
11/27 |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與金融結構 |
第12週 |
12/04 |
日本安倍經濟學的迷思 |
第13週 |
12/11 |
日本經濟發展與貿易結構 |
第15週 |
12/25 |
日本消費稅調漲與財政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