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暖科技 Warm Technology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學程 創意創業學程 |
授課教師 |
詹魁元 |
課號 |
DS5305 |
課程識別碼 |
Z01 U002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5,7,9(12:20~17:20) |
上課地點 |
卓R508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初選不開放。須經過書面審查或面試取得授權碼加選。合開教師:張聖琳、張心潔。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DS530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欲修課同學請上網填寫申請單:https://goo.gl/forms/YHJXQv2nJHUKeTKh2
科技一向給人冰冷的感覺,本課程以跨領域創新的方式,透過動手做,讓科技溫暖人心。從人文關懷出發,融合跨 領域專業共同創新體貼服務社會大眾的需要,是本課程的核心理念及實踐。
本學期課程聚焦在身心障礙兒童的玩樂議題,整合城鄉、工程、心理、與社會行為科學四大領域的知識。帶領學生們從建構合適的團 隊,培養默契並創新思考,之後將讓學生進入場域,了解不同身心障礙兒童的生活與需求,企圖建立了解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目標是讓身心障礙兒童與其家庭、和社區其他的兒童與居民,在公共空間建立共融的遊樂、成長、與正向互動的環境。
本課程採集中式上課,於表訂的週一(見課程進度細節)12:20~17:20 密集上課 |
課程目標 |
1. 讓學生快速了解設計思考所需程序與心理素質
2. 讓學生了解所長並建立個別在效率團隊中的定位
3. 讓學生深入身心障礙兒童生活,觀察並體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4. 讓學生理解身心障礙兒童的身心與互動需求,從使用者觀點進行健康需求評估
5. 讓學生進行創意發想,並逐步收斂至一創新方案
6. 讓學生經由實作呈現,持續改善設計方案
7. 讓學生與場域人員共同審視該設計方案,並建議永續的經營策略
|
課程要求 |
1. 學生需建立跨領域團隊
2. 學生需進入場域,完成期初報告
3. 學生需發揮創意,完成一其中創新概念發想
4. 學生需將概念實體話,並於期末呈現
5. 學生需接受組員互評,了解己身特長在效率團隊的定位
**初選不開放,須經過書面審查或面試取得授權碼加選。有興趣加選者,請至以下連結填寫申請單及審查題目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Tom Kelley & David Kelley(2014)Creative Confidence, Crown Business?
2.A Fuad-Luke (2009) Design activism:beautiful strangenes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Routledge.
3.Victor Papanek(2005 2nd ed.)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 Chicago Review Press.
4.Christensen P. (2004)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Ethnographic research: issues of power and representation. Children and Society 18,165-176.?
5.Waksler,F.C.(2003).Studying the social worlds of children:Sociological readings,Routledge.?
6.Thorne,B.(1993).Gender play:Girls and boys in school.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7.Veitch,J., et al.(2008).Childrens active free play in local neighborhood:a behavioral mapping study.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3(5) 870-879.
8.Nicotera, N.(2008).Children speak about neighborhoods:Using mixed methods to measure the construct neighborhood,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6(3):333-351.
本課程是操作性課程,動手做為關鍵。修課學生透過分組共同尋找議題及解決方案。故無每週固定閱讀作業。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0 |
【課程宗旨與認識場域】 |
第2週 |
2/27 |
〖放假〗 |
第3週 |
3/06 |
【場域觀察與田野分析】 |
第4週 |
3/13 |
【認知建立與案例認識】 |
第5週 |
3/20 |
【問題定義與需求洞見】 |
第6週 |
3/27 |
【提案問答與方案確認】 |
第7週 |
4/03 |
〖放假〗 |
第8週 |
4/10 |
【期中方案簡報】 |
第9週 |
4/17 |
〖停課〗
校內期中考 |
第10週 |
4/24 |
【第一次實品測試】
各小組登記時段進行個案討論 |
第11週 |
5/01 |
〖停課〗
須到學院進行小組工作與討論 |
第12週 |
5/08 |
【第二次實品測試】
各小組登記時段進行個案討論 |
第13週 |
5/15 |
〖停課〗
須到學院進行小組工作與討論 |
第14週 |
5/22 |
【第三次實品測試】
各小組登記時段進行個案討論 |
第15週 |
5/29 |
〖放假〗 |
第16週 |
6/05 |
【期末成果報告】 |
第17週 |
6/17 |
【學院成果發表大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