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音樂設計與創新應用
Music Design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授課教師
蔡佳芬 
課號
DS5209 
課程識別碼
Z01 U026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卓R506 
備註
初選不開放。修課詳閱:https://bit.ly/3f7bGMB。
總人數上限: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修課詳閱:https://bit.ly/3f7bGMB
音樂的產生來自於人際之間的傳播交流,因此課程的教學內涵將分三個層次探討:1.由內而外:先從學生自身的感受出發,透過樂曲的欣賞發現不同音樂的特質與意涵2.由外而內:調查生活中與音樂相關的事務,探究其背景與創作元素及帶給人類的影響 3.內外交流:經過觀察與思考,想想音樂與自身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發現議題進行創意設計與跨域合作的提案與執行。
課程將分三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著重於音樂概念的啟發與知識性學習;包含音樂的起源,音樂的要素,音樂與科學、社會、人文與心理的關係等。第二個階段著重於主題觀察與思考設計,從使用者的角度進行田野調查與訪談,發現可以改善或是創新之處。經由田調的結果,跟組員們討論擬定可研發之議題,並且進行音樂設計與應用的規劃。第三個階段則是實際將音樂設計落實執行與反覆測試,團體合作、工作效率,與責任感會是這個階段需要學習的課題。課程將視情況彈性地結合需要的資源及老師,並將因應所需開設工作坊。
本學期的課程將聚焦於以傳統民俗信仰為素材的音樂活動設計。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不只支持當地人的心靈,更肩負起人際、教育、文化等交流中心,世界上眾多領域的藝術皆源自於此,例如戲劇之於希臘酒神信仰、西方音樂之於教堂活動。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眾多「移民文化」,從大航海時代荷蘭與西班牙殖民帶入西方宗教、明清時期的漢人協同當地民間信仰移入,直至近年來自東南亞等國家的新移民,台灣的宗教信仰經歷數百年的落地生根,在各地產生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和民眾的互動狀態,而其中衍生的工藝、科儀及音樂就像台灣文化的資料庫,在欣賞與探索的過程,彷彿能拼湊出台灣在歷史洪流中的脈絡藍圖。期間將前往廟宇及軒社等相關文化場域進行田野調查,回溯傳統信仰中的藝術文化,以自身的生活經驗相互思考碰撞,最後淬煉出創新的應用的展演成果。

D-School官網:http://dschool.ntu.edu.tw D-School粉專:https://zh-tw.facebook.com/ntudschool/ 

課程目標
(一)啟發學生對於聲音的感受與想像力
(二)增進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提升生活上的美感品味
(三)讓學生了解如何將音樂做多元的連結應用
(四)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長與如何有效率地進行團隊合作
(五)開拓學生的視野鼓勵跨域的創意發想
(六)建立同理心與包容力
(七)培養不怕失敗勇於實踐的精神
(八)發現與體會音樂對於人類的意義 
課程要求
1. 學生需要按時出席,完成上課指定作業;
2. 學生需進田野調查,設身處地實際了解問題;
3. 學生需發揮創意,提供有趣的點子;
4. 學生需具有美感,使音樂設計具有品味與內涵;
5. 學生需接受團隊合作,主動參與並接納他人多元的意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一)大衛拜恩(Byrne, David.),陳錦慧譯。《製造音樂》。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5。
(二)王美珠。《音樂文化人生》。台灣:美樂出版社,2001。
(三)汪森。《音樂傳播學導論-音樂與傳播的互文性建構》。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四)范欽慧。《寂靜山徑》。台灣:遠流出版社,2015。
(五)曼紐因(Menuhin,Yehudi)與戴維斯(Davis, Curtis W.),冷杉譯。《人類的音樂》。香港:三聯書店,2003。
(六)漢寶德。《文化與文創》。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4。
(七)曾遂今。《音樂社會學》。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八)錢永祥總編輯。《音樂與社會》。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