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互動設計人因基礎
Fundamentals of Human in Interaction Design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授課教師
蔡文傑 
課號
DS5107 
課程識別碼
Z01 U03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卓R505 
備註
基本能力課程。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101DS5107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 本課程9/27第一堂課已申請實體授課,欲加選之同學請到教室現場依臨時退選之剩餘名額抽籤。也請電腦選課錄取之同學於第一堂課務必出席(或線上回覆),以確定修課意願 ***
*** 本課程不開放旁聽,總修課人數限制20人 ***

互動設計人因基礎(Fundamentals of Human in Interaction Design)是⼀⾨給所有科系學⽣的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概論。同學將會透過課程主軸的互動設計學期專題一步步覺察生活中的設計機會,學習設計研究方法,動手實踐互動設計的製作。我們將帶領同學進行生活空間中人造物(artifact)互動經驗的田野探詢,並依照研究的發現來重新設計、改造這些物件的功能與形式,藉由透過設計做研究(research through design)的過程賦予物件新的使用意義,最後回到真實場域做測試。

課堂中將以人機互動與互動設計的發展歷史為起點,簡介互動設計如何隨著技術與環境文化的變遷,在不同的時代脈絡中運用人因工程、認知科學、現象學的處境知識(situated knowledge)以及當代的纏結理論(entanglement),來讓設計物融入現在(或推測未來)使用者的生活並產生意義。同學必須先從文獻中閱讀相關的知識,利用這些知識在課堂中討論相對應的互動設計案例,並藉由學期專題的實作進一步應用所學,了解各領域學科知識在不同設計觀點中的適用性。

我們希望從更廣的角度來看待人在生活世界中的經驗,所以本課程不一定會遵循主流的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也不只強調使用性最佳化的設計取徑,而會廣泛地介紹互動設計的範疇以及多樣性,並動態地根據各組同學的學期專題來體現不同學科專業在互動設計中參與的形式。因此課程名稱中的「人因」也非單純指涉人因工程或工作的法則(ergonomics),而是隱喻設計者自身。

*選課須知:修課人數上限20人。第一階段開放電腦初選,選上的同學請務必於第一堂課出席以了解課程內容並確定選課意願,若有剩餘之名額,也將於第一堂課中抽籤決定加選名單,並現場發放加選授權碼。本課程將在第一堂課結束時確定修課名單,同時公布第一週個人作業內容。

*本課程是小組專案實作與閱讀並重的一門課,根據過往經驗,同學除了上課時間之外,每週皆需額外花費兩倍以上的時間執行小組專案、閱讀文本以及準備報告內容,課程中將有多次的口頭報告與期末公開的D-Day成果展,請同學選課前務必衡量自身修課能量。本課程的學習收穫主要來自同學課前閱讀準備後的課堂討論、同儕於專案執行中的互相學習、各組作品發展過程的觀摩與測試回饋,而不是老師的單向講授,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建構這門將由我們一起完成的課程。 

課程目標
1. 認識互動設計發展史中背景知識的典範轉移
2. 理解互動設計案例中行為理論與設計理念之間的關聯
3. 區辨使用性設計與經驗中心設計等不同設計框架的差異
4. 依據不同的設計目的來選擇合適的知識框架
5. 透過分組專題的製作過程學習跨領域合作 
課程要求
1. 請依循規定完成各週閱讀進度、進⾏分組報告並參與課堂討論。
2. 修課同學需繳交相關成果報告並參加期末成果展。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Kolko, J. (2011). Thoughts on Interaction Design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US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 
參考書目
Bardzell, J., & Bardzell, S. (2016). Humanistic HCI. Interactions, 23, 20–29.
Blythe, M. A., & Monk, A. (Eds.). (2018). Funology 2: From Usability to Enjoyment (2nd ed.). Springer.
Carroll, J. M. (Ed.). (2003). HCI Models, Theories, and Frameworks: Toward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Morgan Kaufmann.
Cross, N. (2006). 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 Springer.
Dunne, A., & Raby, F. (2013). 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 The MIT Press.(中譯本:「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
Erickson, T., & McDonald, D. W. (2008). HCI Remixed: Essays on Work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 HCI Community. MIT Press.
Frauenberger, C. (2020). Entanglement HCI the next wave?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27, 1–27.
Grudin, J. (2017). From Tool to Partner: The Evolutio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
Harrison, S., Tatar, D., & Sengers, P. (2007). The three paradigms of HCI. In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alt.chi. ACM, New York.
Jacko, J. A. (Ed.). (2012).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andbook: Fundamentals, Evolving Technologi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3rd ed.). CRC Press.
Moggridge, B. (2006). Designing Interactions. The MIT Press.(中譯本:「關鍵設計報告 : 改變過去影響未來的互動設計法則」)
Preece, J., Rogers, Y., & Sharp, H. (2019). Interaction Design: 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5th ed.). Wiley.
Weinschenk, S. (2020). 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2nd ed.). New Riders.(中譯本:「了解「人」,你才知道怎麼設計!洞悉設計的 100 個感知密碼」)
Wright, P. & McCarthy, J. (2010). Experience-Centered Design: Designers, Users, and Communities in Dialogue. 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40% 
課堂討論、出席 
2. 
期中期末口頭報告 
6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7  課程簡介/人機互動的典範轉移/個人作業說明 
第2週
10/4  【個人作業口頭報告】/模式語言 (pattern language)/專題分組 
第3週
10/11  (國慶日補假) 
第4週
10/18  【分組報告】:設計問題與初步提案/Bespoke Booklet設計研究工具 
第5週
10/25  閱讀討論(1)/訪談方法/Bespoke Booklet設計討論 
第6週
11/1  閱讀討論(2)/Bespoke Booklet研究進度討論 
第7週
11/8  【分組報告】:Booklet研究結果與再提案/原型製作方法/參觀實作中心 
第8週
11/15  (期中考週) 
第9週
11/22  閱讀討論(3)/原型製作與使用者測試計畫討論 
第10週
11/29  【分組報告】:分組原型測試、設計製作與實地研究規劃 
第11週
12/6  閱讀討論(4)/專案進度討論 
第12週
12/13  閱讀討論(5)/分組製作、實地研究 
第13週
12/20  【分組報告】:學期總報告/專家講評 
第14週
12/25, 12/27  12/25 【D-Day成果展】,12/27 課程反思與延伸 
第15週
1/3  專家演講 
第16週
1/10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