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田野工作坊 Fieldwork Workshop |
開課學期 |
109-2 |
授課對象 |
創新設計學院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授課教師 |
陳懷萱 |
課號 |
DS5215 |
課程識別碼 |
Z01 U0350 |
班次 |
|
學分 |
1.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第3,4 週 星期六2,3,4,5,6,7,8,9,A(9:10~19:15)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密集課程。與洪伯邑、陳怡、黃舒楣共授 總人數上限: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2DS521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田野工作坊以線上授課方式進行,請登入NTU COOL完成課前預習資料】
當代科學研究已脫越單一學科領域足以解答的範疇,真實社會的問題鑲嵌在多元的價值、技術和時空脈絡當中,跨領域和創新的取向日趨關鍵,本課程擬由田野工作促使學生在實境實做中開啟學習可能性。田野工作是「蒐集與創造資料的研究方法,也是切磋與創新理論、反省…知識的認識論,以及呈現各種生命情調相互激盪的存在論」。為促使不同領域的學生從實做中同時習得研究的技法,在真實情境中提煉出兼具在地意義與理論意涵的看法,本課程將透過二天密集的閱讀、實作、講授和討論,增進學生對田野工作的技能及素養。(一)田野技能練功房:講授「觀察」、「紀錄」、「提問」、「訪談」到「書寫」等技術方法,並在個人實作及團體交流當中掌握其原理及運用。(二)「田野倫理」:針對學生老師在社區情境裡常遇見的倫理議題,結合模擬案例討論田野工作者合宜的分際,以及合於情理法的回應之道。(三)田野進行式與真實人生:由具有田野踏查經驗的老師與講者分享自身在當中的苦樂與思考,鼓勵學生從事田野工作。
本課程為初階課程,適合初次接觸田野工作的各系所學生,作為進入場域或社區的準備。
本課程為密集課程,於3月14日(日)及3月20日(六)二天進行。
因應疫情可能變化,田野工作坊課程時間表與作業要求將作微調,課程一週前將確認公布。
注意:本課程不開放旁聽
|
課程目標 |
1. 對田野工作具備基本技術與田野倫理養成
2. 從多元、跨領域的觀點理解田野工作的觀點與方法。
3. 發展對結合自身研究興趣、專長的田野訪談設計與訪綱。
4. 訓練發現田野狀況與形成問題意識的觀察能力。
5. 啟發對「田野工作」、「學術書寫」以致「社會實踐」的聯結潛力。 |
課程要求 |
1. 本課程期待學生完成指定閱讀後,充分參與課程討論。
2. 本課程為密集課程,將於第三週的週末一次性授課。需要同學完整參與課程。
提醒:工作坊第二日課前需繳交部分作業,請自行考量撰寫時間。
3. 完成指定作業
---
評分方法:出席率50%、作業5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本學期田野工作坊以線上授課方式進行,請登入NTU COOL完成課前預習資料】
|
參考書目 |
Lupton, D. (editor) (2020) Doing fieldwork in a pandemic (crowd-sourced document). Available HERE
(連結到外部網站。)
謝國雄 (2003) 。 〈 第六章 整體社會範疇與茶鄉社會誌 〉 ,《茶鄉社會誌》,頁272-327。 台
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總圖電子資源)
吳偉立(2007)。象牙塔的業務機密:參與實做與四位一體。載於謝國雄(主編),以身為度、
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頁159-188)。台北市:群學。
張雯勤,2006〈遇見田野,遇見官僚體制〉,於郭佩宜、王宏仁編,《田野的技藝:. 自我、 研
究與知識建構》,頁29-55。台北:巨流。
鄭玉菁(2007)。田野客,遊社會:談如何發展概念與我的電視購物田野之旅。載於謝國雄(主
編),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頁269-286)。臺北:群學。
赤瀨川原平, 藤森照信, 南伸坊/編(2014)〈麻布谷町觀察日記〉,《路上觀察學入門門》。台
北:行人。
朱元鴻(1997)〈背叛、洩密、出賣:論民族誌的冥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6卷,頁29-65。
Kottak, Conrad Phillip、徐雨村譯(2009)《文化人類學》。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王增勇等(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周平、林昱瑄編(2010)《質性/別研究》。台北:巨流出版社。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郭佩宜、王宏仁編(2006)《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台北:巨流。
謝國雄編(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林開世(2016)〈什麼是「人類學的田野工作」?--知識情境與倫理立場的反省〉,考古人類學
刊84,2016.06[民105.06] 頁77-109
Behar, Ruth、黃珮玲、黃恩霖譯(2010) <讓你傷心的人類學>,《傷心人類學:易受傷的觀觀
察者》。台北:群學。
鄧湘漪(2015)<捷徑>, <隱匿>兩章,《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台北:游擊文
化。
吳水柔(2017年2月),溫暖:巴黎彈藥庫陽光劇場,《大誌雜誌》83期,頁16-19。
陳頤華(2017年2月),釋放:日本九州福岡鶴龜湯,《大誌雜誌》83期,頁26-29。
莊雅仲(2006) 〈政治的人類學,人類學的政治:田野工作的道德想像〉,收於郭佩宜、王宏仁
編,《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台北:巨流圖書。
田野倫理
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頁75-120。台北:雙葉。
Whyte, William Foote、黃育馥譯(2009)《街角社會》,頁363-471。上海:商務印書館。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2012).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http://ethics.americananthro.org/category/statement/
洪意凌。為什麼在都市裡寫民族誌?《巷子口社會學》。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03/13/hungyiling/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3-0週 |
3/12 |
【本學期田野工作坊以線上授課方式進行,請登入NTU COOL完成課前預習資料與所有作業繳交】
作業繳交:【觀察一:紀錄】、【訪談一:訪綱】 |
第3-1週 |
3/14 |
10:00-10:15 田野熱身操:課程介紹(教師群) |
第3-2週 |
3/14 |
10:15-11:10 助教時間(A):觀察作業(各組助教) |
第3-3週 |
3/14 |
11:20-12:30 技能練功房(1)&(2):感官、紀錄(陳懷萱、黃舒楣) |
第3-4週 |
3/14 |
13:30-15:30 技能練功房(3-1):提問/助教時間(B):提問實作/技能練功房(3-2):提問(洪伯邑+各組助教) |
第3-5週 |
3/14 |
15:50-17:40 技能練功房(4-1):訪談互動/助教時間(C):訪談互動/訪剛修正與互訪實作(陳懷萱、陳怡伃+各組助教) |
第4-0週 |
3/18 |
作業繳交:【觀察二:提問】、【訪談二:紀錄】 |
第4-1週 |
3/20 |
10:00-11:00 田野裡的真實人生:業師篇(教師群+講者*2) |
第4-2週 |
3/20 |
11:20-12:00 助教時間(D):訪談作業(各組助教) |
第4-3週 |
3/20 |
12:00-12:40 技能練功房(4-2):訪談互動(陳懷萱、陳怡伃) |
第4-4週 |
3/20 |
13:40-14:20 助教時間(E):作業建議(各組助教) |
第4-5週 |
3/20 |
14:20-15:20 助教時間(F):田野倫理(小組導師+各組助教) |
第4-6週 |
3/20 |
15:40-16:40 田野倫理(洪伯邑+講者*2) |
第4-7週 |
3/20 |
17:00-17:40 推開田野的大門:課程結語(教師群) |
第5-0週 |
3/28 |
作業繳交:【觀察三:反思】、【訪談三:反思】、【修課心得】 |
|